[发明专利]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防控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8335.0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8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潘鹏;李志林;孔超;周水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2 | 代理人: | 严业福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物 特征 识别 安全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防控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储存器中预设和储存一组或多组胁迫报警信息数据和可授权用户的生物特征凭证数据;当控制模块收到请求验证的触发信号后,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来自采集装置的生物特征待验证数据和环境信息数据,然后进行如下处理:验证生物特征待验证数据与生物特征凭证数据是否一致,在环境信息数据中查找是否存在胁迫报警信息;查找到胁迫报警信息的条件下,启动预设的胁迫报警步骤。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执行上述安全防控方法的装置和系统。本发明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增强了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端身份鉴别的安全性,并且能够更有安全地保护被胁迫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防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信息验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安全化”已经成为当今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并且,由于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获取,人们的安全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由此,人们对于安全可靠的防卫系统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信息验证系统中的应用逐渐变成主流。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方式是以人的生物特征为识别条件,主要包括对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指静脉识别、声纹识别等。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其高度的稳定性和唯一性,应用于重点场所出入管理、银行授信等安全级别高的人员身份鉴别。然而目前的身份鉴别主要为识别出当前用户是否具有权限,例如授予当前人员准许通行或,识别出非法人员禁止通行。但是设备端没有检测授权人员是否为自愿/正常识别状态的机制,例如一旦授权人员受到胁迫,在设备端依然可以识别通过,即授予其权限,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特别在安全防控级别比较高的区域提高安全性,同时确保被胁迫人员的安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防控方法、装置和系统,以提高认证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防控方法,该安全防控方法包括:在储存器中预设和储存一组或多组胁迫报警信息数据和可授权用户的生物特征凭证数据;在控制模块接收到请求验证的触发信号后,控制模块接收来自采集装置的生物特征待验证数据和环境信息数据,然后进行如下处理:将所述生物特征待验证数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凭证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两者是否一致,在所述环境信息数据中主动查找是否存在胁迫报警信息;在所述环境信息数据中查找到胁迫报警信息的条件下,控制模块启动预设的胁迫报警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胁迫报警信息数据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字符串密码的录入、前置虚位字符串密码的录入、后置虚位的字符串密码的录入。优选地,所述胁迫报警信息还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录入按键或者触摸屏的三次以上连续快速触碰信息、眼球特定运动形式、多次连续快速眨眼信息、预定按键的长时间按压输入信息。
优选地,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胁迫报警信息数据为字符串密码的录入、前置虚位字符串密码的录入或后置虚位的字符串密码的录入时,在所录入的字符串密码与预设的胁迫报警信息数据中的预设密码相似度超过75%的数据信息时,启动胁迫报警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胁迫报警步骤可以包括:如果所述生物特征待验证数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凭证数据一致,则控制模块发送许可授权凭证数据给需要授权的受控设备,发送静默报警信息来警告预定的人员和/或设备。从而更好地保护被胁迫的用户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胁迫报警步骤还包括:
如果所述生物特征待验证数据与所述生物特征凭证数据不一致,则控制模块发送验证失败信息给受控设备,发送静默报警信息或者明文报警信息给预定的人员和/或设备。从而可以防止闲杂人员触发报警信号,浪费防控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科虹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8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