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8526.7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1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汪海涛;毕宗岳;余晗;鲜林云;刘云;李红智;刘玉栋;焦炜;黄晓江;赵博;赵建龙;张鹏;王亮;李小龙;王一丞;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44;C22C38/02;C22C33/04;C21D8/02;C21D1/42;C21D1/74;E21B17/2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连续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及其制造方法,该双相不锈钢连续管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r:19.5~21.5%、Ni:1.00~3.00%、C:≤0.030%、Si:≤1.00%、S:≤0.030%、P:≤0.040%、N:0.05~0.17%、Mn:4.0~6.0%、Mo:≤0.6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制造方法的步骤包括:(1)制造卷板;(2)卷板纵剪和钢带接长;(3)钢带成型,利用激光焊接;(4)全管体热处理,快速冷却制造不锈钢连续管。本发明双相不锈钢连续管通过优化合金含量,严格控制Ni等贵金属元素含量,生产的连续管具有高强度、疲劳寿命好、高塑韧性、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疲劳寿命好、高塑韧性、耐蚀性能优良的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管(CT,Coiled tubing),是一种高强度、高塑性,并具有一定抗腐蚀性能的单根长度可达数千米的新型油气管材。由于连续管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作业范围广、占地面积小等一系列技术优点和作业优势,因此连续管将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增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大量含有H2S、CO2等腐蚀介质的酸性油气田被开发。油气层中H2S、CO2、Cl-含量高,矿化度高,对连续管表面腐蚀严重,直接影响油气田生产,制约了多项采油采气技术应用。所以国内各大油气田作业单位急需大量耐蚀连续管在含有高H2S、CO2、Cl-等腐蚀介质的酸性油气田中应用。
现有技术中,已发现奥氏体不锈钢(如16Cr、304、316)连续管的报道,奥氏体不锈钢连续管强度较低,单根管柱长度受限,严重制约连续管入井深度,应用范围有限。在含有Cl-的油气田工况中,奥氏体不锈钢易发生孔蚀、应力腐蚀、缝隙腐蚀、在热作用下也会发生晶间腐蚀。其次在含有高H2S环境中,奥氏体不锈钢点蚀电位低,钝化膜成分改变,耐蚀性能下降,极大的降低了奥氏体不锈钢连续管的使用寿命。
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兼具了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良特性,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在H2S、CO2、Cl-等腐蚀介质中抗应力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性能较强。“一种双相不锈钢连续油管的制造方法”(CN 201610004312.9)中公布了一种双相不锈钢连续油管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双相不锈钢连续管的合金体系是通过Ni等贵金属元素促使管柱金相组织中奥氏体相稳定,Ni等贵金属元素含量较高,Ni含量高达4.1-6.4%,因此采用该方法生产的双相不锈钢连续管的价格是碳钢连续管的3倍甚至4倍以上,性价比较低,严重制约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在油气田开发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现有技术中,已发现采用HFW高频焊接方式对成型后的连续管进行焊接,该种焊接方式常伴有金属氧化物没有随熔融金属挤出,而被夹在熔合面上形成夹杂物。焊接中加热温度高,温度梯度大易在热影响区形成金属间化物和脆性相组织,大大降低了焊缝综合力学性能。并且通过HFW高频焊制造的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内壁会形成毛刺,内壁毛刺不仅影响管内油气流通内径,而且毛刺周边易产生微区沟槽,形成沟槽腐蚀大大降低连续管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合金成分的设计,并通过钢带对接、UOE排辊成型、激光焊接、固溶热处理等多种制造工艺,生产出具有高强度、疲劳寿命好、高塑韧性、耐蚀性能优良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连续管,适合在含有较高H2S、CO2、Cl-的酸性油气田环境中使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节镍经济型双相不锈钢连续管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8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磷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业探测用机器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