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0449.9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1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任萌;单春雷;徐菁菁;汪文静;张思聪;赵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大鼠 经皮耳 迷走神经 刺激 固定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包括固定骨架、固定夹、导线;固定骨架上设有三个开口端,其中第一、第二开口端相对布置,第二开口端上设有限位管柱;导线可从第三开口端穿入至第一开口端或第二开口端穿出;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分别与各导线其一端固定相连,各所述导线其另一端设有连接头,可与电针仪连接;所述固定夹还包括有套于限位管柱外的弹簧机构,其一端与第二开口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片相连,第一电极片固定于第一开口端,与第二电极片相对设置,可夹于大鼠耳甲处;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对实验对象进行无创、精准的刺激,有效提高实验中的稳定性,保证实验有序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在治疗抑郁症、原发性高血压及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上疗效显著。耳针疗法是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耳甲区恰恰是哺乳动物体表唯一有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分布的区域,即分布于耳甲的迷走神经耳支是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一条周围通路。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可直接刺激耳朵上的传入神经纤维产生与经典迷走神经刺激术类似的效果,而无实质性的损伤。未来,关于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的基础治疗将日益增多,因此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术可直接刺激耳朵上的传入神经纤维产生与经典迷走神经刺激术类似的效果。具有无创性无副反应等优点。目前,市面上已有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仪,但主要适用于人体。科研人员在进行大鼠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实验时,通常有两种替代方法,一是针刺耳甲部位再通过在针具上夹持导线外接电针仪,但针刺会对大鼠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二是使用自制导电铁棒以磁铁吸附固定再外接电针仪,以此达到对耳迷走神经的电刺激。但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通过磁铁固定较为困难,固定位置容易产生偏差。
中国专利文献CN203647859U公开了一种动物专用迷走神经刺激电极,包括一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各自由金属银线构成,金属银线的外周各自外包有绝缘层,金属银线的一端均从一个空心塑料管的一侧沿径向插入管内,并在管内各自与一个导线的一端焊接,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从空心塑料管的另一侧穿出,空心塑料管外侧的金属银线各自呈螺旋状弯曲,其绝缘层中各自设置有一个剥离部,金属银线分别在其剥离部中裸露即为迷走神经接触部位,两根金属银线相互绝缘。本专利文献所述方案减小了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的体积,可以植入实验大鼠体内,植入体内时缠绕神经方便,不易损伤神经,在活体内与神经接触效果好,大鼠可长期耐受,可长期导电并不易腐蚀,与神经接触导电效果良好,可重复使用,但其是外科植入式的刺激实验,对实验对象损害较大。
本发明将提供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在无需手术植入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减少实验成本,减少对大鼠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并使固定位置较为稳固;刺激部位更加精确。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对实验对象进行无创、精准的刺激,有效提高实验中的稳定性,保证实验有序进行的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对实验对象进行无创、精准的刺激,有效提高实验中的稳定性,保证实验有序进行的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对大鼠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固定器,包括固定骨架、固定夹、若干导线;所述固定骨架为管腔结构,其内可供所述导线穿入;所述固定夹设于所述固定骨架其上,可用于夹住接受电刺激的部位;所述固定夹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其一端皆设有连接头,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夹片及第二电极夹片相连;所述连接头可与电针仪适配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骨架为U形结构,其上设有第一开口端、第二开口端、第三开口端,其中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相对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04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