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类零件装配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0557.6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4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杜宇;杨国玺;姚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装配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类零件装配工艺,包括步骤:S1、将待装配的第一工件安装到压装工装上,第一工件为管类零件;S2、由压力机对压装工装施加压力,通过压装工装将待装配的第一工件压入第二工件的安装孔中;其中,压装工装包括压杆和套设于第一工件上且用于在步骤S2中对第一工件施加压力的管夹,压杆具有让第一工件和管夹插入的避让槽,管夹具有用于与第一工件的墩鼓部接触的下法兰面。本发明的管类零件装配工艺,可以适用于各类管类零件的装配,运用范围广,产品合格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装配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类零件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在压装管类零件时,需要采用合适的工装进行装配,避免因装配不当,导致出现压偏、变形等问题,进而导致影响零件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管类零件通常分为压入部分、墩鼓部分和伸出部分。
现有的装配方法及存在的缺点如下:
1、以管口为压力面,将压入部分压入安装孔,装配方向无法保证,密封可靠性差,且容易局部受力,造成安装口变形密,该方法也不能运用于弯管的装配;
2)采用简易压杆,以50%墩鼓为受力面,将压入部分压入安装孔,墩鼓局部受力,易出现变形、开裂的质量问题,且运用范围比较局限,无法满足变口径管类零件的压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类零件装配工艺,目的是提高装配合格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管类零件装配工艺,包括步骤:
S1、将待装配的第一工件安装到压装工装上,第一工件为管类零件;
S2、由压力机对压装工装施加压力,通过压装工装将待装配的第一工件压入第二工件的安装孔中;
其中,压装工装包括压杆和套设于第一工件上且用于在步骤S2中对第一工件施加压力的夹套,压杆具有让第一工件和夹套插入的避让槽,夹套具有用于与第一工件的墩鼓部接触的下法兰面。
所述夹套包括两个夹块,夹块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圆弧形结构,第一夹持部的外直径小于第二夹持部的外直径;在所述步骤S2中,第二夹持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工件的墩鼓部相接触,第二夹持部的内直径小于第一工件的墩鼓部的外直径。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弧度为180度,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部的长度。
所述避让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外直径。
本发明的管类零件装配工艺,可以适用于各类管类零件的装配,运用范围广,产品合格率高。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压装工装与管类零件的装配图;
图2是压装工装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压力机;2、压杆;3、夹套;4、第一工件;5、压入部;6、墩鼓部;7、伸出部;8、避让槽;9、第一夹持部;10、第二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0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