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1583.0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云涛;李诚;范攀;高志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6 | 分类号: | F28B1/06;F28B9/00;F28B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贺小停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然通风 冷却 功能 吸热 | ||
本发明属于光热发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包括塔筒、吸热塔设备间、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吸热塔设备间设置在塔筒顶端;塔筒上部侧壁上开设出风口,塔筒底端侧壁上开设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空冷散热器系统,蒸汽管通过空冷散热器系统连接凝结水管。利用高耸建筑吸热塔的塔筒进行冷却系统的设计,对于光热电厂来说,可以实现吸热塔与冷却塔的两塔合一,可以在光热电厂中采用自然通风冷却系统,降低厂用电率,提高光热电厂效益,不增加高大建筑物,减少遮挡损失;同时,降低项目造价,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热发电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指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将太阳热能反射至吸热塔顶端的吸热器中,通过吸热器提供热量,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采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为了减少对阳光的遮挡,光热电厂主机冷却系统一般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塔,以降低冷却塔高度,但是采用机械通风增加了厂用电量,影响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光热电厂上网电价高,降低厂用电可以提高电厂的经济性,因而冷却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有其合理性。
但是,要实现冷却系统的自然通风需要将冷却塔建立的足够高大,而高大建筑会遮挡阳光,从而产生遮挡损失,影响光热电厂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机械通风增加厂用电,影响热电厂经济性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将吸热塔与自然通风冷却塔合二为一,这样就可以在遮挡面积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实现冷却系统的自然通风,以降低厂用电量,提高电厂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自然通风冷却功能的吸热塔,包括塔筒、吸热塔设备间、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吸热塔设备间设置在塔筒顶端;塔筒上部侧壁上开设出风口,塔筒底部开设进风口;进风口外沿处设置空冷散热器系统,蒸汽管通过空冷散热器系统连接凝结水管。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空冷散热器系统包括展宽平台、空冷散热器基础、蒸汽分配管、凝结水集合管和若干空冷散热器;所有空冷散热器均设置在空冷散热器基础上方,展宽平台位于空冷散热器上方,且展宽平台一端与进风口顶端连接;蒸汽分配管上设置蒸汽分配管进口和若干蒸汽分配管出口,蒸汽分配管进口连接蒸汽管,蒸汽分配管出口与空冷散热器进口一一对应连接;凝结水集合管上设置凝结水集合管出口和若干凝结水集合管进口,凝结水集合管进口与空冷散热器出口一一对应连接,凝结水集合管出口连接凝结水管。
所述若干空冷散热器在进风口外侧呈环形布置。
所述展宽平台和/或空冷散热器基础上设置开启度能够调节的百叶窗。
所述空冷散热器系统远离进风口的一侧设置开启度能够调节的百叶窗。
所述出风口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导流板,导流板沿靠近塔筒顶端的方向上向外倾斜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现有吸热塔的顶端侧壁和底端侧壁分别设置出风口和进风口,并在进风口处设置空冷散热器系统,通过利用吸热塔的塔筒,冷空气在塔筒的抽力作用下,先掠过空冷散热器系统然后从进风口进入塔筒,蒸汽通过蒸汽管进入空冷散热器系统,在流经空冷散热器系统时与流过空冷散热器系统表面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蒸汽冷凝,升温后的冷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实现自然通风冷却,降低厂用电率,同时,实现了吸热塔和冷却塔的两塔合一,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高大建筑物,可以减少遮挡损失,提高光热电厂发电效益,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
进一步的,空冷散热器沿进风口外侧环形布置并距进风口一定的距离,可以放置更多的空冷散热器,提升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1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