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清显示屏及高清贴合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1607.2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周宏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晶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63;G02F1/1343;G02F1/13357;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屏 贴合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电子成像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清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组件、第二偏振组件、液晶组件和背光组件,第一偏振组件和第二偏振组件均包括层叠设置的PVA层和相位差补偿层。本发明显著地提高了显示屏的对比度和成像清晰度,有效地解决了常规的胶合所产生的黄斑和MURA现象,其对液晶的表面不产生任何压力,能够适应大尺寸的显示屏的制备,并达到了全贴合和高清显示的效果。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清贴合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成像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清显示屏及高清贴合工艺。
背景技术
在显示与成像的技术中,显示屏能够用于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然而,发明人发现了现有的显示屏与面板大多采用非全贴合的结构,而在非全贴合的结构中,面板与显示屏之间有空气,当光线从表面进入到产品时会产生表面面板反射、空气层反射和偏光片反射这三层反射,尤其是当光线进入到图像显示层的偏光片表面时因空气的折射原理会导致最终的显示效果模糊,而表面面板的反射率高,容易导致显示效果差和不清晰的现象,同时,这种非全贴合的方式也被称为框贴合。
此外,发明人还发现了当显示屏与面板采用光学胶贴合时,由于不同的显示屏和面板需要采用不同的光学胶,其控制难度高,并且,贴合后还会产生黄斑、气泡及MURA现象,其成本高,良率低,消泡时间长,返修难度大,容易带来漏光、漏胶等的缺陷,不适用于大尺寸的显示屏的制备。
为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显示器件和贴合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清显示屏,其结构紧凑,可靠性好,稳定性高,显著地提高了显示屏的对比度和成像清晰度,有效地解决了常规的胶合所产生的黄斑和MURA现象,其对液晶的表面不产生任何压力,能够适应大尺寸的显示屏的制备,并达到了全贴合和高清显示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清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振组件、第二偏振组件、液晶组件和背光组件,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和所述第二偏振组件均包括层叠设置的PVA层和相位差补偿层,其中,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和所述第二偏振组件均用于将非偏振光转换为线偏振光,所述PVA层起到了偏振的作用,所述相位差补偿层用于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所述PVA层的厚度为40~60μm,所述相位差补偿层的厚度为30~40μm,所述相位差补偿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碳酸酯和聚丙烯酸丁酯,从而使显示屏达到了降低光的反射、防眩和提高显示屏对比度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组件的吸收轴角度为A,所述第二偏振组件的吸收轴角度为B,满足关系式:0°≤A≤90°;90°≤B≤180°,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和所述第二偏振组件能够通过吸收轴的夹角来调节光线的偏振效果,从而降低了光的反射和提高了显示屏的对比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组件还包括增亮层,所述增亮层设置于所述PVA层和所述相位差补偿层之间,所述增亮层用于提高显示屏的发光亮度,所述增亮层的材料为感光性高分子材料,所述增亮层的厚度为20~4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组件还包括减反射层,所述减反射层设置于所述PVA层和所述相位差补偿层之间,所述减反射层用于增加光线的透过率,能够缓解光线的连续反射的情况,所述减反射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铟锡和纳米二氧化硅,所述减反射层的厚度为15~30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偏振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偏振组件还包括光扩散层,所述光扩散层设置于所述PVA层和所述相位差补偿层之间,所述光扩散层用于提高显示屏的出光均匀度,所述光扩散层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光扩散层的厚度为10~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晶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晶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1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