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跟踪助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2554.6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3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姜彦;陈玉瑛;张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3/00 | 分类号: | C08G83/0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谢新萍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跟踪 助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跟踪助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先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通过水解缩合得到乙烯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OVi‑POSS),再用水溶性淀粉通过超声法制备碳量子点乙醇溶液,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缩合即得改性碳量子点乙醇溶液;将乙烯基POSS,含氢硅油,碳量子点乙醇溶液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得到荧光POSS。本发明自制乙烯基POSS和碳量子点乙醇溶液进行加成反应后得到了具有荧光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从而拓宽了聚硅氧烷和碳量子点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跟踪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硅氧烷是一种主链为-Si-O-链,有机类基团键接在Si原子上的一类高分子。聚硅氧烷的普及应用有助于减少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提高聚硅氧烷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主链结构。因此,制备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聚硅氧烷至关重要。大环、密闭多环、高度支化、笼型、半笼型、双甲板型和梯型是几种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聚硅氧烷,其中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研究较多。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具有有机/ 无机杂化结构的纳米级无机填料,其通式为(RsiO1.5)n,其中n可以为6,8, 10和12,是具有硅氧交替连接的中控笼型无机结构,Si原子的八个顶点连接着有机基团R。
碳量子点是一种碳基零维材料。碳量子点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质,良好的水溶性、低毒性、环境友好、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等诸多优点。自从碳量子点被首次发现以来,人们开发出了许多合成方法,包括电弧放电法、激光销蚀法、电化学合成法、化学氧化法、燃烧法、水热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模板法等。碳量子点的应用广泛,在医学成像技术、环境监测、化学分析、催化剂制备、能源开发等许多的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碳量子点乙醇溶液以液体状态存在,乙醇易挥发,较难长时间保存,因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将其制成粉末状,能增加其应用范围,但是将碳量子点乙醇溶液制备成粉末可能会引起荧光淬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跟踪助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乙烯基POSS,含氢硅油,改性碳量子点乙醇溶液,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带有荧光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将具有荧光的碳量子点引入到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上,可以拓展聚硅氧烷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范围,同时,扩大碳量子点的应用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制备荧光POSS聚合物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一种可跟踪助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
(1)乙烯基POSS的制备:将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溶于乙醇溶液中,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缓慢滴加盐酸调节pH,转速为300-350r/min,保持温度在 40-60℃下充分搅拌反应12h,反应结束后抽滤,重结晶,置于5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得乙烯基POSS;
其中,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水的体积比为1:1-1:3,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0,滴加盐酸调节pH至2-3。
(2)碳量子点乙醇溶液的制备:将水溶性淀粉和氢氧化钠(NaOH)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超声使其充分溶解,将二者倒入100mL单口烧瓶中超声12h(每隔1小时换一次水),即得碳量子点水溶液。将碳量子点水溶液置于50℃烘箱中干燥至溶液为20mL后,边搅拌边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中性,逐次加入无水乙醇共100mL,再加入20%的无水硫酸镁,静置3天。取上层清液离心后过滤,即得碳量子点乙醇溶液;
水溶性淀粉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2,水溶性淀粉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25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