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3579.8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7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兰云;徐永亮;李瑶;王燕;温兴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08 | 分类号: | B01J19/08;B01J10/00;B01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杜阳阳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极 静电 喷雾 气体 水合物 生成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静电发生器、第一流体管路、第二流体管路、循环泵、反应釜、金属毛细管、雾化喷头、环形电极和金属网格电极板;
所述高压静电发生器,分别向所述金属毛细管、所述环形电极和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供电;
所述金属毛细管,从所述反应釜上壁插入所述反应釜;
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金属毛细管的下端连接,且内表面做绝缘处理;
所述环形电极,位于所述雾化喷头的下方,且表面做绝缘处理;
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位于所述环形电极下方,且接地;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与所述反应釜以及所述反应釜中的水溶液均绝缘;
所述第一流体管路,包括第一液体管路和第二液体管路,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壁上开设的液体流通口连接,所述第一液体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液体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液体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毛细管的上端连接;
所述第二流体管路,一端与供气装置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反应釜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流体管路,所述第三流体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供气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反应釜中加入水合物促进剂的进样器,所述进样器的液体出口靠近所述反应釜中的水溶液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毛细管与所述第二液体管路通过绝缘橡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的外部包设有冷却层夹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中安装有用于测量反应釜中气相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测量反应釜中水溶液温度和反应釜内壁的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液体管路上安装有流量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位于所述反应釜内部,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反应釜与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相接触的部分均做绝缘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反应釜外侧底部的电极板固定结构,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通过所述电极板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反应釜的外侧底部,且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与所述反应釜绝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双电极静电喷雾法的气体水合物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固定结构为绝缘槽,所述绝缘槽的槽口与所述反应釜底部连接,所述金属网格电极板设置于所述绝缘槽内部,且不与所述反应釜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35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