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4506.0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程方;钟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C02F1/2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气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气装置,包括水箱和负压罐,水箱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储水腔,每个储水腔的内壁下部均设有低液位传感器,且每个储水腔顶部均设有进水分管和抽水分管,进水分管和抽水分管上分别设有进水分管电动阀和抽水分管电动阀,进水分管均与进水管连通,抽水分管均与抽水管连通,抽水管设置在负压罐侧壁的上部,负压罐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上设有负压排气阀,负压罐侧壁还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有真空泵,低液位传感器、进水分管电动阀、抽水分管电动阀、真空泵均与控制面板电联接。本发明装置可依次对各个储水腔内的海水进行脱气,实现脱气海水的持续供给,防止大量气泡进入海水增压泵造成用户设备自动停机,给船舶用户造成不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脱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船舶海水系统的脱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动力设备在倒车的时候,或者在大风浪海况船舶剧烈摇动的时候,通海阀箱001附近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海水增压泵51的作用下被吸进通海阀箱001内。
海水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水系统,而通海阀箱001作为海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气性能直接影响海水系统的性能。如图1所示,海水系统上目前广泛使用的排气方式是通过安装在通海阀箱001顶部的透气管002、呼吸止回关闭阀003和透气管弯头004排气,而这种排气方式的排气效果较差,使得大量的气泡被海水增压泵51吸入,海水增压泵51瞬时吸不上水,从而导致海水系统温度骤然升高,出现用户设备自动停机(如主机、舵机、减摇鳍、空调机组等)的现象,这些设备的停机对海上执行任务、船员的舒适度都是一种极大的致命打击。
其次,透气管弯头004通常距离基线BL的高度不小于两米。但经过长期运行后发现,这种排气方式在动力设备倒车的时候,又或者在大风浪海况船舶剧烈摇动的时候,透气管弯头004内会喷溅出大量裹挟着气泡的海水,增加了船舶及人员的不安全性,还污染了透气管弯头004周围的环境,给船员增添了维护工作量。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安装在开放式的水系统上,在保证用户设备供水量的同时,持续将船舶倒车或大风浪海况下进入海水系统的气泡分离出来并排入大气中,防止这些气泡进入海水增压泵中,造成用户设备停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气装置,包括水箱和负压罐,水箱上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储水腔,每个储水腔的内壁下部均设有低液位传感器,且每个储水腔顶部均设有进水分管和抽水分管,进水分管和抽水分管上分别设有进水分管电动阀和抽水分管电动阀,进水分管均与进水管连通,抽水分管均与抽水管连通,抽水管设置在负压罐侧壁的上部,负压罐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上设有负压排气阀,负压罐侧壁还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设有真空泵,低液位传感器、进水分管电动阀、抽水分管电动阀、真空泵均与控制面板电联接。本发明通过真空泵将进水管中的水引入所有储水腔,然后分别将各个储水腔与负压罐组合形成一个脱气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该脱气腔形成负压,水中的气泡浮出,并顺着负压罐顶部的负压排气阀排出,同时,脱气后的水被真空泵抽入出水管,供给用户设备,当该储水腔内没有水时,进水管中的水在压强作用下进入储水腔内,实现储水腔的供水,从而可持续不断的切换各个储水腔与负压罐连通,实现脱气水的持续供给,防止用户设备因缺水而停机。
进一步地,脱气装置还包括旁通管,该旁通管上设有旁通电动阀和旁通排气阀,旁通管和进水管均与补水管连通,旁通管和出水管均与供水管连通;旁通电动阀与控制面板电联接,以便于根据天气状况或动力设备运行状态,切换海水排气模式,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进一步地,储水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储水腔、第二储水腔和第三储水腔,保证有足够的储水腔供切换用于水脱气。
进一步地,每个储水腔的内壁上部均设有高液位传感器,该高液位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电联接,以实时监测储水腔内的水是否灌满。
进一步地,出水管上还设有止回阀,该止回阀的进水口连通于真空泵的出水口,防止出水管内的水倒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4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乙烯光氯化生产1,1,2-三氯乙烷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力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