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4823.2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0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赖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8 | 分类号: | C02F11/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污泥 脱水 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污泥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壳聚糖‑β环糊精组合物10~35份、硅吸附剂10~53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5~0.1份、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1~2份、润湿渗透剂15~35份和柠檬酸0.5~1.5份。通过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微量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润湿渗透剂进行协同配合,制备得到的污泥处理剂能很好地破坏污泥中胶体的稳定性,提高污泥的脱水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在工业发展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三废”。“三废”一般是指工业污染源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排放过程中如果不加治理,就会危害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环境治理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实际上,在处理污水、生活废水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呈污泥状的固体废弃物,这类污泥状的固体废弃物含水率一般高达90%以上,在处理过程中由于体积巨大而无法更好地进行后续处理,因此如何能够减少污泥体积,成了当今污泥处理领域的关注重点。
污泥脱水的常见处理办法有直接填埋法、机械物理压滤脱水法和化学处理剂脱水法。其中,直接填埋法由于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并不提倡;而机械物理压滤脱水即将含水率高的污泥通过压滤的方式进行直接脱水,由于污泥中的水分大多以胶体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且含有大量细小颗粒,比表面积较大、亲水性强且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因此污泥颗粒由于静电斥力的相互排斥导致污泥无法很好地沉降聚集,因此通过机械物理压滤脱水法对污泥进行脱水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降低,经济性价比偏低。而化学处理剂脱水法相对于直接填埋法和机械物理压滤脱水法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处理方法。
化学处理剂一般为可将含水率高的污泥进行沉降絮凝的絮凝剂。目前,常用的絮凝剂一般包括有以无机絮凝剂为代表的铁盐、铝盐为主的人工合成絮凝剂,如聚合氧化铝,以及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这两类絮凝剂由于低价且量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铝盐絮凝剂中含有大量的三价铝离子,进行处理后的污泥会含有大量的废水,废水中含有的三价铝离子会在水中残留,人体摄入后会对脑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人体脑部过早衰老,甚至提前患上老年痴呆症;而高分子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本身很难降解,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使可以使其进行降解,那么在降解时也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被人体摄入后会导致染色体断裂剂、诱发染色体畸变和神经毒性反应等。中国专利CN 109179933A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剂及其该污泥处理剂的制备方法,该污泥处理剂由聚丙烯酰胺、沸石粉、膨润土、滑石粉、碳纤维和助剂组成。该污泥处理剂使用了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和增稠剂虽然能够达到很好地处理效果,但该处理剂使用了聚丙烯酰胺,这种不易降解的絮凝剂对人体健康存在着较大的危害。因此,提供一种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且能够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水处理剂就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污泥处理剂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壳聚糖-β环糊精组合物10~35份、硅吸附剂10~53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5~0.1份、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1~2份、润湿渗透剂15~35份和柠檬酸0.5~1.5份。
进一步地,所述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壳聚糖-β环糊精18~25份、硅吸附剂20~35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6~0.08份、阳离子表面活性剂0.5~1.8份、润湿渗透剂20~30份和柠檬酸0.8~1.2份。
优选地,所述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壳聚糖-β环糊精20份、硅吸附剂28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06份、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份、润湿渗透剂26份和柠檬酸0.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4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束偏转扫描装置及应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智能监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