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5449.8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雁有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部 识别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册装置系统、识别处理系统和识别装置系统,注册装置系统和识别装置系统的输出端与识别处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其中,识别处理系统用于对采集的用户信息和采集面部信息进行处理;
注册装置系统对初次使用的用户进行个人信息的采集和面部图像的全面采集;
识别装置系统用于对用户面部图形进行采集,从而实现便捷的线上支付;
所述识别处理系统包括账户管理系统、图像预处理系统、特殊图像系统和匹配系统;
其中,账户管理系统用于对用户账户信息进行统计和存储;
图像预处理系统用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补光、归一化和信息提取的处理;
特殊图像系统可以实现对有特殊疾病存在面部抽搐现象的使用者面容特征和抽搐动作进行捕捉,从而实现后期的对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装置系统包括注册控制单元、补光灯、扫码模块、计时模块、触摸屏模块和双目活体摄像头,所述扫码模块、计时模块、触摸屏模块和双目活体摄像头的输出端与注册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注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补光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其中,扫码模块用于对用于支付软件进行扫码绑定,从而减少了注册时多种信息的输入;
触摸屏模块用于给用户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录入;
双目活体摄像头用于采集用户的活体面人图像信息,便于后期进行面容比对;
补光灯在双目活体摄像头进行面容采集时进行补光,确保采集的面容不受光线强弱的影响而不准确;
计时模块用于限定面容采集的时间,从而确保面容采集的准确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系统包括识别控制单元、摄像控制系统、门控系统、人体红外模块和位置采集模块,所述人体红外模块和位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识别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识别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门控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摄像控制系统与识别控制单元双向电性连接;
其中,识别控制单元用于在识别过程中控制摄像头和门控设备从而实现识别时准确的图像采集;
摄像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摄像头进行对焦,摄像头方向控制从而确保摄像头可以采集清晰的面部图像;
人体红外模块用于识别是否有人进入该区域,从而启动识别装置进行识别作业;
位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位置信息,从而便于控制摄像头面对方向和后面的补光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账号管理系统包括账号存储模块、特殊账号模块、账号替换模块;
其中,账号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
特殊账号模块在用户输入为特殊账号是对其进行审核和存储;
账号替换模块用于用户替换使用账号,便于实现多账户的替换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预处理系统包括光线调整模块、图像归一模块和信息提取模块;
其中,光线调整模块可以根据识别装置系统的位置采集模块中用户所在位置根据该位置光线不足的情况,精准的对用户的面部进行补光设置;
图像归一模块用于对面部图像进行大小和方向的调整,便于后期进行信息的准确提取;
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在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面部信息,从而便于后期对比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部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图像系统包括祯选模块、表情分析模块和轮廓采集模块;
其中,祯选模块用于对采集的视频图像分成多祯图像;
表情分析模块用于通过祯选模块分离的多祯图像分析用户的面部表情变化情况,从而便于实现后期表情特征的识别;
轮廓采集模块用于对用户的面部轮廓进行采集,与表情分析相配合实现面部的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雁有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雁有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4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料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