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及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6027.2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4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江莉龙;刘时球;肖益鸿;郑勇;刘福建;曹彦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2 | 分类号: | B01D53/82;B01D53/48;B01D5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350004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混合气体 脱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大气净化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及脱硫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工业混合气体依次与有机硫水解剂、硫化氢吸附剂接触以进行脱硫,得到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脱硫后的有机硫水解剂和脱硫后的硫化氢吸附剂;将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依次与脱硫后的硫化氢吸附剂、脱氧剂和脱硫后的有机硫水解剂接触以对脱硫后的硫化氢吸附剂和脱硫后的有机硫水解剂进行再生。本发明提供的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实现了在线连续对有机硫水解剂和硫化氢吸附剂的再生,避免了需要不断更换有机硫水解剂和硫化氢吸附剂,工艺复杂,浪费资源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气净化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及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往往会产生富含还原性气体、氧气、羰基硫COS的混合气体,即为工业混合气体。然而即使是微量的COS(200mg/Nm3左右)也容易对工业生产设备产生腐蚀,而且未经处理的羰基硫COS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还会促进光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气溶胶,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对COS的处理方法一般采取催化水解法,利用COS水解剂将COS转化成容易处理的硫化氢(H2S),再将硫化氢通过各种吸附剂、碱洗法、催化转化法转化成硫磺或是硫酸盐固体,最后再进行硫物种的后处理。然而,有些催化剂如有机硫(COS)水解剂在微氧气氛中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表面形成硫单质或是硫的盐物种,覆盖在活性组分表面,使其活性慢慢下降,需要不断更换新的有机硫水解剂;硫化氢吸附剂吸附硫化氢饱和后,需要更换硫化氢吸附剂,步骤繁琐。因此,需要对水解剂和吸附剂进行再生,通过再生延长水解剂和吸附剂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中对失去活性的有机硫水解剂的再生多采用水洗,或者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洗涤,然后用含有活性组分的浸渍液进行浸渍的方法进行,然而上述再生方法由于引入了溶液或水,在洗涤的过程中易造成活性组分流失,如要较好的恢复水解剂的活性,需要再添加活性剂,这不但会使再生工艺复杂化,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对于硫化氢吸附剂的再生需要周期性的用无硫气体进行再生,工艺繁琐,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工艺无法在线连续实现有机硫水解剂和硫化氢吸附剂的再生,需要不断更换有机硫水解剂和硫化氢吸附剂或者引入其他成分对有机硫水解剂和硫化氢吸附剂进行再生,工艺复杂,浪费资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及脱硫装置。
为此,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业混合气体的脱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脱硫步骤:将工业混合气体依次与有机硫水解剂、硫化氢吸附剂接触以进行脱硫,得到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脱硫后的有机硫水解剂和脱硫后的硫化氢吸附剂;
再生步骤:将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依次与脱硫后的硫化氢吸附剂、脱氧剂和脱硫后的有机硫水解剂接触以对脱硫后的硫化氢吸附剂和脱硫后的有机硫水解剂进行再生。
优选的,所述脱硫步骤中,工业混合气体的温度为40-100℃;
所述再生步骤中,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的温度为150-250℃。可选的,当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与脱氧剂接触后发生脱氧反应,脱氧反应为放热反应,使脱硫后的工业混合气体达到200-400℃。所述有机硫水解剂为COS水解剂。
优选地,所述脱氧剂选自负载型贵金属脱氧剂和/或负载型非贵金属脱氧剂;
优选的,所述负载型贵金属脱氧剂中活性组分选自金、铂、钯、铹、铱中的一种或多种,载体为陶瓷或金属;
所述负载型非贵金属脱氧剂中活性成分选自铁、钴、镍、锰、钒中的一种或多种,载体为陶瓷或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6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