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制动转向协调控制紧急防碰撞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7722.0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5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滕飞;范天昕;吴桐;王欣志;何闫;孟令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30/09 | 分类号: | B60W30/09;B60W50/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制动 转向 协调 控制 紧急 碰撞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车辆制动转向协调控制紧急防碰撞系统的控制方法,
所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综合处理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雷达单元、摄像头、自车车速传感器、自车加速度传感器和自车参数单元,分别将采集到的车辆行驶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发送至综合处理模块;
所述综合处理模块中,数据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车辆行驶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决策数据并发送至决策单元,经决策单元判断产生决策指令并发送至执行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中,制动器和转向器分别接收决策单元发送的决策指令,执行侧方变道或紧急制动操作;
所述车辆行驶数据包括:
所述雷达单元中,激光雷达采集到的周围车辆的行驶状况、车辆尺寸参数、自车与同车道前方车辆纵向的距离、自车与侧方车道车辆纵向距离、侧方车道车辆纵向距离;
所述雷达单元中,位于自车前端的第一长距离毫米波雷达采集到的前方同车道和侧方车道车辆的行驶状况、自车与同车道和侧方车道前方车辆纵向距离;
所述雷达单元中,位于自车后端的第二长距离毫米波雷采集到的后方同车道和侧方车道车辆的行驶状况、自车与同车道和侧方车道后方车辆纵向距离;
所述自车车速传感器采集到的自车的车速;
所述自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自车的加速度;
所述自车参数单元用于采集到的自车车车长、车宽、质心距前轴距离、最大制动减速度和临界侧向附着系数;
所述道路信息数据包括:
摄像头采集到的车道信息、侧方前车相对同车道前车的侧向距离和侧方前车距离侧方车道边界线的距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S1:采集车辆行驶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
所述车辆行驶数据包括自车A、同车道前车B、侧方后车C以及侧方前车D的行驶数据;其中:
通过激光雷达采集同车道前车B的车速vBj、加速度aBj、车长LB、车宽WB和距离自车车距dABj,侧方后车C的车速vCj、加速度aCj、车长LC、车宽WC和距离本车纵向车距dACj,侧方前车D的车速vDj、加速度aDj、车长LD、车宽WD、距离本车纵向车距dADj以及侧方后车C与侧方前车D的车距dCD;
通过第一长距离毫米波雷达采集同车道前车B的车速vBh、加速度aBh和距离自车纵向车距dABh,侧方前车D的车速vDh、加速度aDh和距离自车纵向车距dADh;
通过第二长距离毫米波雷达采集侧方后车C的车速vCh、加速度aCh和距离自车纵向车距dACh;
通过自车车速传感器采集自车A的车速vA;
通过自车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自车A的加速度aA;
通过自车参数单元采集自车A车车长LA、车宽WA、质心距前轴距离a、最大制动减速度aAmax和临界侧向附着系数
所述道路信息数据为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道路宽M、侧方前车D相对同车道前车B的侧向距离Ds2、侧方前车D距离其所在一侧的道路边界线的距离Ds1;
S2:数据初步分析处理获得周边车辆行驶数据;
所述步骤S2中:
根据所述步骤S1中获得的车辆行驶数据初步分析处理获得的周边车辆行驶数据包括:同车道前车B的车速vB和加速度aB、侧方车道后车C的车速vC和加速度aC、侧方车道前车D的车速vD和加速度aD、自车A距离同车道前车B的纵向距离dAB、自车A距离侧方后车C的纵向距离dAC、自车A距离侧方前车D的纵向距离dAD;
所述周边车辆行驶数据的获得过程为:首先基于激光雷达采集一份连续的20组相关数据,并基于第一长距离毫米波雷达或第二长距离毫米波雷达采集另一份连续的20组相关数据,并分别对两份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对应的拟合曲线,然后分别计算两组拟合曲线对应的拟合方差,判断:若|r1-r2|>max{r1r2},其中,r1为激光雷达采集同车道前车B的车速拟合曲线的拟合方差,r2为第一长距离毫米波雷采集同车道前车B的车速拟合曲线的拟合方差,取r1、r2中较小者对应的数据为相应的数据取值,反之,取激光雷达和第一长距离毫米波雷达或第二长距离毫米波雷达采集到的相应数据的平均值为相应的数据取值;
S3: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获得决策数据,经判断产生并输出决策指令;
所述步骤S3中,数据进一步分析处理获得决策数据,经判断产生并输出决策指令的具体过程如下:
S31:获取步骤S1中采集到的车辆行驶数据和道路信息数据,以及步骤S2中车辆行驶数据初步分析处理获得的周边车辆行驶数据;
S32:判断自车A距离同车道前车B的纵向距离dAB与紧急制动安全距离dj之间的大小关系;若dABdj,则计算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并记录此时的时刻t0,否则,产生并输出自车紧急制动控制决策指令;
本步骤S32中:
所述紧急制动安全距离dj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紧急制动安全距离dj的计算公式中:
dAB为自车A距离同车道前车B的纵向距离;
vA为自车A的车速;
vB为同车道前车B的车速;
LB为同车道前车B的车长;
dj0为临界纵向安全距离;
本步骤S32中:
所述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的计算公式中:
Ds2为侧方前车D相对同车道前车B的侧向距离;
tz为自车变道至与侧方前车D同一纵向中心线处的时间,其中:
为临界侧向附着系数;
为最大制动减速度aAmax的一半;
t≤tz;
S33:判断侧方后车C与按照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侧方变道的自车A’之间的后方实际距离d1与后方临界安全距离dr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判断侧方前车D与按照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侧方变道的自车A’之间的前方实际距离d2与前方临界安全距离df之间的大小关系;若drd1且dfd2,则产生并输出自车按照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进行侧方变道的控制决策指令,否则进入下述步骤S34;
本步骤S33中:
所述侧方后车C与按照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侧方变道的自车A’之间的后方实际距离d1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后方实际距离d1的计算公式中:
dAC为自车A距离侧方后车C的纵向距离;
vA为自车A的车速;
vC为侧方后车C的车速;
tz为自车变道至与侧方后车C同一纵向中心线处的时间,此时侧方后车C与侧方前车D处于同一纵向中心线上,其中:
为临界侧向附着系数;
为最大制动减速度aAmax的一半;
aC为侧方后车C的加速度;
所述侧方前车D与按照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侧方变道的自车A’之间的前方实际距离d2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前方实际距离d2的计算公式中:
dAD为自车A距离侧方前车D的纵向距离;
vA为自车A的车速;
vD为侧方前车D的车速;
tz为自车变道至与侧方前车D同一纵向中心线处的时间,其中:
为临界侧向附着系数;
为最大制动减速度aAmax的一半;
aD为侧方前车D的加速度;
所述后方临界安全距离dr为预设值;
所述前方临界安全距离df为预设值;
S34:判断侧方前车D距离其所在一侧的道路边界线的距离Ds1是否满足Ds1>1.5+WA+0.5WD,若满足,则自车A的目标变道侧向位移为Δ1,且Δ1=0.95+0.5(WA+WD)+Ds2,此时,产生并输出自车按照第二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进行侧方变道的控制决策指令,若不满足,则进入下述步骤S35;
本步骤S34中:
所述第二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第二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的计算公式中:
S35:判断侧方前车D相对同车道前车B的侧向距离Ds2是否满足Ds2>2+WA+0.5(WB+WD),若满足,则自车A的目标变道侧向位移为Δ2,且Δ2=1.2+0.5(WB+WA),此时,产生并输出自车按照第三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进行侧方变道的控制决策指令,若不满足,则进入下述步骤S36;
本步骤S35中:
所述第三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第三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的计算公式中:
S36:判断在变道tz时间后,侧方后车C与侧方前车D之间的实际车距d3与侧方变道临界安全值dfr之间的大小关系,若d3>dfr,则进入下述步骤S37,否则,产生并输出自车紧急制动控制决策指令;
本步骤S36中:
所述侧方后车C与侧方前车D之间的实际车距d3的计算公式如下:
d3=sf-sr+dCD
上述实际车距d3的计算公式中:
sr为侧方后车C的位移;
sf为侧方前车D车位移;
故:
所述侧方变道临界安全值dfr为预设值;
S37:计算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
本步骤S37中:
所述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的计算公式如下:
X(t)=a0+a1t+a2t2+a3t3+a4t4+a5t5+a6t6
Y(t)=b0+b1t+b2t2+b3t3+b4t4+b5t5
上述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的计算公式中:
Xst(t)为自车侧方变道初始纵向位移,此时t取0;
Xfi(t)为自车侧方变道终点纵向位移,此时t取tz;
Yst(t)为自车侧方变道初始侧向位移,此时t取0;
Yfi(t)为自车侧方变道终点侧向位移,此时t取tz;
根据上述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的计算公式,计算获得:b0、b1、b2、b3、b4、b5;并根据上述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的计算公式计算获得:a0、a1、a2、a3、a4、a5与a6的关系;
S38:判断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是否有解;
本步骤S38中,判断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是否有解是通过判断是否同时满足下述两条件,若同时满足下述两条件则判断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有解,则产生并输出自车按照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进行侧方变道的控制决策指令,否则,则判断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无解,则产生并输出自车紧急制动控制决策指令;
所述两条件分别如下:
条件1:
为防止侧方变道时与同车道前车B发生碰撞,当时,X(tw1)需满足:
条件2:
为防止侧方变道时与侧方后车C发生碰撞,当dAC+LA+XA(tw2)=sr(tw2)时,其中,XA为自车A的纵向位移,Y(tw2)需满足:
式中,a为自车A质心距前轴距离
S4:控制决策指令执行侧方变道或紧急制动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辆制动转向协调控制紧急防碰撞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中,转向器或制动器接收到决策单元发送的相应的控制决策指令执行转向或制动动作;其中:
所述制动器接收到紧急制动控制决策指令后,进行紧急制动操作;
所述转向器接收到侧方变道的控制决策指令,并根据不同的侧方变道控制决策指令控制自车A从所在车道按照第一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y1进行侧方变道、控制自车A从所在车道按照第二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进行侧方变道、控制自车A从所在车道按照第三种第一侧方变道轨迹进行侧方变道或控制自车A从所在车道按照第二侧方变道轨迹y2进行侧方变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77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锦纶皮革基布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稀土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