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7730.5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3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锋;张明磊;邢远;陈瑞斌;陈晓朋;陈四甫;务孔永;胡松江;李付磊;尹李健;朱渊博;吕坤阳;杨易斐;陈见甫;陈高磊;王大周;陈彦青;刘礼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炊万庭 |
地址: | 461500 河南省许昌市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释型 柔性 离子 复合 接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包括均压头和降阻剂缓释筒,降阻剂缓释筒包括管状外壳、储液芯管以及多个缓释控制组件。本发明的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具有双重缓释效果,接地极在刚埋入地下时,通过缓释控制组件打开储液芯管上的内通孔,使储液芯管内存储的亚硫酸钠溶液流入管状外壳内,与管状外壳内的降阻材料混合,由于降阻材料在生产时已经预先混合亚硫酸钠溶液,且处于饱和状态,此时,亚硫酸钠溶液会通过石墨棒和石墨线缓慢释放于土壤中,将周围的土壤电阻降低,提高降阻效率。当接地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管状外壳腐烂,降阻材料和亚硫酸钠溶液都散落在土壤中并和土壤混在一起成为新的降阻材料,仍然具有降阻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其接地系统显得至关重要,输电线路接地网接地电阻合格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衡量接地系统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鉴定接地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参数。
在一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常常使用石墨基柔性接地体作为主材,同时降阻剂作为辅助材料用来降低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降阻效果显著,但同时降阻剂在使用过程中也有降阻效果不稳定、降阻效果流失、污染土壤等问题,目前的降阻剂为粉末状,易扬尘,施工、运输和贮存对环境影响大,也易使工作人员吸入呼吸系统,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只能简单作为降低土壤电阻率使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包括均压头和降阻剂缓释筒,所述降阻剂缓释筒包括管状外壳、储液芯管以及多个缓释控制组件;
所述储液芯管穿设在管状外壳内部,储液芯管外部绕设有螺旋状石墨带,石墨带由不锈钢钢带和裹设在钢带外部的石墨编织层构成,管状外壳的两端分别通过封盖进行封闭,石墨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两端封盖设置,其中一端穿过封盖与均压头连接在一起,储液芯管内部填充有亚硫酸钠溶液,管状外壳与储液芯管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降阻材料;
所述降阻剂缓释筒设置有多组缓释通孔,每组缓释通孔包括设置在管状外壳上的外通孔和设置在储液芯管上的内通孔,每组缓释通孔处均设置有缓释控制组件;
所述缓释控制组件包括内堵头、外堵头、石墨棒和石墨绳,内堵头设置在石墨棒的尾端,外堵头设置在石墨棒的头端,石墨绳穿过外堵头与石墨棒连接,且外堵头具上设置有环形槽;
初始状态下,缓释控制组件的内堵头置于内通孔内,外堵头的头部置于外通孔内;
释放状态下,缓释控制组件的内堵头置于内通孔外侧,外堵头的环形槽置于外通孔内。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管状外壳为硬纸材质。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管状外壳的外部套设有石墨网套,石墨网套的两端分别与石墨带连接,且连接点位于封盖内。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储液芯管为内壁和外壁均设有防潮膜的纸管。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均压头由不锈钢环和不锈钢连接杆组成,不锈钢连接杆的一端与不锈钢环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降阻剂缓释筒的石墨带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不锈钢环和不锈钢连接杆均为镂空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石墨棒和石墨绳的外部均设置有不锈钢丝网。
作为本发明一种缓释型柔性离子复合接地极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通孔为弧形通孔,内堵头为与弧形通孔形状相适宜的弧形堵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四达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7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中化学教学用气体发生装置
- 下一篇:谐振变换器、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