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淀池集水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007.9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陆新民;李树存;牟晓霞;黄坚;贾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普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淀 集水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沉淀池集水系统,其包括:池体及设置于池体内的支架、过水板、斜底板、挡泥板和出水管接口;支架固定于沉淀池池体上,用于支撑过水板、斜底板、挡泥板;斜底板与支架以倾斜的夹角连接;过水板和挡泥板均为竖直设置的环形结构,均与斜底板相连接;出水管接口位于过水板底部,用于将沉淀后的水引流至下一级处理装置;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集水装置,设计了上部有过水堰,中部有过水孔的过水板及挡泥板,将沉淀池水面形成的浮泥截流在挡泥板围成的方形或圆形空间及过水板与池体围成的环形空间内。待浮泥层增厚至一定厚度以上便可定期清理出沉淀池,不影响下一级构筑物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沉淀池集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构筑物沉淀池是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污泥等。根据沉淀池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位置的不同,沉淀池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其中二次沉淀池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经好氧生物处理后的活性污泥。
该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前端的好氧生物处理,有时污泥沉降性会较差,导致会有浮泥漂在水面上。现有的二次沉淀池中,当污水中含有较多浮泥时,对于浮泥的处理效果不佳,浮泥随水流进入集水装置,影响下一级构筑物的污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沉淀池集水系统,其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沉淀池集水系统,其包括:池体及设置于池体内的支架、过水板、斜底板、挡泥板和出水管接口;
支架固定于沉淀池池体上,用于支撑过水板、斜底板、挡泥板;
斜底板与支架以倾斜的夹角连接;过水板和挡泥板均为竖直设置的环形结构,均与斜底板相连接;
出水管接口位于过水板底部,用于将沉淀后的水引流至下一级处理装置;
过水板上部有过水堰,中部有过水孔,用于将沉淀池水面形成的浮泥截流在挡泥板围成的方形或圆形空间及过水板与池体围成的环形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斜底板与支架的夹角为20-55°。
优选地,所述挡泥板上边缘比过水板上边缘高10-15厘米。
优选地,所述过水堰最低处与过水孔最高处的高度差为6-10厘米。
优选地,所述过水板、斜底板、挡泥板的材质是钢板或PVC板。
优选地,所述过水堰是倒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锯齿结构,
优选地,所述过水孔是圆形小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集水装置,设计了上部有过水堰,中部有过水孔的过水板及挡泥板,将沉淀池水面形成的浮泥截流在挡泥板围成的方形或圆形空间及过水板与池体围成的环形空间内。待浮泥层增厚至一定厚度以上便可定期清理出沉淀池,不影响下一级构筑物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沉淀池集水系统的结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A-A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处结构剖面图。
图中标号:
支架1、过水板2、过水孔2-1、过水堰2-2、斜底板3、挡泥板4、出水管接口5、池体6、浮泥层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普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普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0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