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8151.2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8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霞;董瑞;贾永华;李晓龙;窦云萍;张丽娟;杜慧莹;岳海英;冯学梅;黄岳;李阿波;王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7/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银川瑞海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4104 | 代理人: | 贠天娥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苹果 林下 套种 大球盖菇 方法 | ||
一种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栽培料准备和预湿拌料,栽培料包含玉米芯、苹果枝屑、麦麸、稻壳、稻草、生石灰,将栽培料按照配方准备好后,转入拌料场,先将生石灰溶于水槽中,将溶好的生石灰水均匀洒在建好的料堆上,使料堆预湿,搅拌均匀并无干料存在,堆闷;将稻草码垛预湿;建堆,堆闷后,将麸皮撒在料堆表面搅拌均匀进行整堆,整堆成形后盖好塑料薄膜;发酵,建堆后进行内外翻堆发酵;采用发酵好的栽培营养料,在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本发明将栽培大球盖菇采收后的废料作为果园的有机肥源就地进行了深翻还田,实现“以果养菌、以菌促果”的良性循环模式;完善了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菇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酒红球盖菇、思壮赤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是国际食用菌交易市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种植的菇种。大球盖菇属草腐菌,是珍稀名贵食用菌新品种。其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品气味清香,含有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因其生长因子粗泛,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丰富,栽培技术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附加值高等特点,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西、陕西、辽宁等地都有大面积栽培,常被套种到其他作物间,形成立体栽培结构,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大球盖菇的引种适应性试验,将丰富食用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果树是宁夏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苹果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光热资源丰富,生产的果品色艳、糖高、味浓、耐储、污染轻。解放以来,我区苹果从无到有,特别是经过上世纪80、90年代及近几年的迅速发展,苹果生产已初具规模,目前面积达到76多万亩。根据苹果树及大球盖菇的生长特性,结合林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将对促进我区苹果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下食用菌栽培是林下经济的一种,林地和食用菌二者互存互利、相辅相成。一方面,林下是食用菌繁殖的良好场所,林地为食用菌提供遮阳、氧气、适宜的温湿度、土壤养分等条件,果树修剪下的废弃枝条等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另一方面,种植食用菌产生的菌渣等可作为果园肥料来源;食用菌利用了果树废弃物可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种植食用菌后可以保护林下地表土壤,利于保存水分,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食用菌作为传统的林副产品,采用树下栽培方式较其他人工栽培方式具有成本低廉、管理简单的特点,因此在我区大力发展林下栽培菌菇的立体栽培模式,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可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果树方面循环农业的一种实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一种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栽培料准备和预湿拌料,栽培料包含生石灰,将栽培料准备好后,转入拌料场,然后将栽培料中的生石灰溶于水槽中,将溶好的生石灰水均匀洒在建好的料堆上,使料堆预湿,并无干料存在,堆闷,将稻草码垛预湿,如遇发热,进行翻垛;
建堆,堆闷后,将栽培料中的麸皮撒在料堆表面进行整堆,整堆成形后盖好塑料薄膜;
发酵,建堆后进行内外翻堆发酵;
采用发酵好的栽培营养料,在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
优选的,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中所用的栽培料为栽培料S1、栽培料S2、栽培料S3和栽培料S4中的一种或多种;
栽培料S1包括以下原料及原料重量百分比:玉米芯40%、稻壳40%、麦麸9%、稻草10%和生石灰1%;
栽培料S2包括以下原料及原料重量百分比:玉米芯30%、稻壳50%、麦麸9%、稻草10%和生石灰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宁夏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