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园芽茶采摘机器人及采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8532.0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6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吴立群;杨梦露;王洪成;陈增;刘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B07B1/22;B07B1/4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园 芽茶 采摘 机器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园林采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芽茶采摘机器人及采摘方法,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及采茶机构,驱动机构设于机架之上,所述采茶机构包括滚筒、螺旋采集杆及固定采摘臂,固定采摘臂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采摘臂套设于滚筒内且与滚筒贴合;螺旋采集杆设于固定采摘臂之内,螺旋采集杆并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传送芽茶;固定采摘臂为四分之三圆环形,滚筒具有筛孔,驱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滚筒与固定采摘臂相对运动,由上至下将芽茶经筛孔筛入固定采摘臂之内,以实现采摘芽茶;通过滚筒的旋转由上至下将嫩芽局部区域通过筛孔筛选至滚筒内,随着滚筒的旋转通过与固定采摘臂之间的摩擦力将嫩芽摘下,提高了采摘效率和采摘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采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芽茶采摘机器人及采摘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最先发现并利用茶。我国传统的采茶方式采用手工进行,但是手工采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采茶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茶农所接受。以机换人的成效显著,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由于茶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采茶对于体力和技术有着很大的要求,近年来,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茶产业提升壮大的重要因子,促进茶业机械化水平是破解难题关键。
最早开展机械化采茶研究的国家是日本,但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也曾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采茶机的研制工作。常用的采茶机有手持式和乘用式两种形式,它们都是基于切割式工作原理。目前往复切割式采茶机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中,但这种采茶方法虽然采摘效率很高,但是在切割过程中将嫩芽与老叶一同割下,茶叶叶片破损严重,只能制作价格较低的大宗茶,而品质较高的茶叶在采茶过程中对芽叶形态要求较高,其鲜叶标准一般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而且需要保证叶片完整。这样的新梢嫩叶,目前国内外只能依靠手工采摘。
申请号为CN201820650482.9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茶机器人,包括框架、三维移动机构、采茶机构、负压吸管以及收集器,采茶机构经由所述三维移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框架上,收集器固定设置于框架上,负压吸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集器内,负压吸管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采茶机构内。但是,该专利文献的采茶机器人通过负压吸管进行茶叶的采摘,效率依然较低,采摘速度较慢。为此,有必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茶园芽茶采摘机器人及采摘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园芽茶采摘机器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及采茶机构,驱动机构设于机架之上,所述采茶机构包括滚筒、螺旋采集杆及固定采摘臂,固定采摘臂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采摘臂套设于滚筒内且与滚筒贴合;螺旋采集杆设于固定采摘臂之内,螺旋采集杆并与驱动机构连接,用于传送芽茶;固定采摘臂为四分之三圆环形,滚筒具有筛孔,驱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滚筒与固定采摘臂相对运动,滚筒旋转状态下将芽茶经筛孔进入固定采摘臂之内,以实现采摘芽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滚筒与固定采摘臂之间设有弹簧组件,用于调节滚筒与固定采摘臂之间的间隙及折采力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滚筒与固定采摘臂均自端部至中部呈缩颈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采摘臂的开口端设有剪切坡面,剪切坡面选取橡胶等摩擦力较大的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筛孔阵列分布于滚筒之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鼓风机,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有进风管,进气管连接于滚筒之上,以使芽茶倾斜进入固定采摘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送带及带轮,电机固定安装于机架之上,带轮设于滚筒的端部,电机驱动传送带、带轮运动,以联动滚筒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架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设有操作台,另一端设有转动配合的行走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紫海胆海底催肥及诱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助眠的香氛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