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微腔的光学滤波透镜设计及多波长消色差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8752.3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4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代尘杰;李仲阳;郑国兴;李子乐;万成伟;时阳阳;万帅;杨睿;王泽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18 | 分类号: | G02B5/18;G02B5/20;G02B5/28;G02B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艾小倩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光学 滤波 透镜 设计 波长 色差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微腔的光学滤波透镜设计及多波长消色差技术。具有滤波功能的波带片由银反射层和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构成,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对单一波长响应,滤波的中心波长由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的厚度决定。利用其实现多波长消色差聚焦的方法为:确定多波长消色差聚焦的波长;将透射层中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与选取波长对应;根据波带片设计公式完成对多波长消色差聚焦的共同设计;将不同的结构与各个环带需要的透射效果相对应,实现多波长消色差聚焦。本发明将滤波和聚焦功能集成在一个波带片上,可实现多波长消色差聚焦的设计,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尺度小易于集成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滤波、聚集、消色差成像等光学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衍射光学和光学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微腔的光学滤波透镜设计及多波长消色差技术。
背景技术
菲涅尔波带片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它具有类似透镜成像的功能,且具有普通透镜所不具备的优点如设计简单、轻便、可折叠等。其中振幅型波带片,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圆环组成,通过对透光和不透光圆环的位置进行设计,就可以实现光波聚焦位置的操控,制造和设计十分简单。同时由于色散现象的存在,导致不同波长的光波焦点位置不同,这将对透镜的成像带来影响,一般的消色差透镜是通过双胶合透镜,利用不同玻璃材料间的色散补偿,来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消色差功能。滤光片是通过颜料或者光学薄膜技术,实现对某一特定光波波段具有选通作用,从而滤去其他波段的光波。随着对光学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的要求和趋势,普通的聚焦透镜或者消色差透镜存在体积限制,将各种光学器件的功能进行集成化也是一项挑战,例如将聚焦与滤光功能集成,因此如何将各种光学器件变得更紧凑、更小型化、多功能化等,亟待新的技术创新和革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微腔的光学滤波透镜设计及多波长消色差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纳米微腔的光学滤波透镜设计及多波长消色差技术,其特征在于:设计得到一种基于纳米微腔的滤波波带片,所述滤波波带片由银反射层和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构成;所述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对单一波长响应,所述银反射层对应振幅型波带片中不透光环带,所述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对应振幅型波带片中透过的环带;所述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按照从上之下的层次依次排布;滤波的中心波长由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的厚度决定;利用该滤波波带片可实现多波长消色差聚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银反射层和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均为亚波长尺度;所述金属-电介质-金属透射层由银-二氧化硅-银层构成,即为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
进一步地,确定多波长消色差聚焦的波长;将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中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与选取的各个波长对应;根据波带片设计公式针对各个波长完成对多波长消色差聚焦的共同设计;将不同的结构与各个环带需要的透射效果相对应,以实现多波长消色差聚焦。
更进一步地,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波带片的结构为振幅型波带片,由银反射层作为振幅型波带片中不透明带,由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作为振幅型波带片中透明波带;
2)利用电磁仿真软件FDTD Solutions对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进行优化模拟:
在确定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中银层厚度后,改变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可以改变透射光波的中心波长,在确定的两个中心波长λ1和λ2后,通过扫描得到对应的二氧化硅层厚度;取银-二氧化硅-银透射层作为波带片中的透明波带,取银反射层作为波带片中的不透明层;
3)多波长的消色差效果波带片的设计:
选取两个波长进行消色差聚焦设计,光波的中心波长分别为:λ1和λ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8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线端子
- 下一篇:一种分布式能源发展规模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