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阶连续的点对点运动轨迹规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0731.5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8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肖友刚;朱铖臻;谢劲松;韩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G06F17/13;G06F17/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点对点 运动 轨迹 规划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高阶连续的点对点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点对点运动的特点,利用双曲正切函数设计包含加速和部分匀速段、且变化率可调的光滑连续曲线S1,及包含部分匀速和减速段、且变化率可调的光滑连续曲线S2,将曲线S1和S2在中点进行衔接,形成包含加速、匀速及减速段的S型曲线,并将S型曲线与跟踪微分器结合,生成速度、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始终有界,能准确收敛至目标点,且加速、减速阶段的快慢程度、匀速阶段的最大速度可按需调整、高阶连续的点对点运动轨迹,具有结构简单、光滑、冲击强度可控、各阶段状态可调、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阶连续的点对点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属于自动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点对点运动广泛存在于机器人、数控装备、起重机械等领域。利用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的误差进行反馈控制,是很多点对点运动控制系统普遍采用的算法,这种方法存在着初始控制量大、过程不可控以及振动和冲击较大等缺陷。点对点运动要求启动平稳、停车精准,而其所经历的加、减速阶段势必对其产生冲击,缓慢运行可减少冲击,但低下的效率使人难以接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轨迹规划法。合理的点对点轨迹规划应该将最大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等进行合理约束,并能根据被控对象特点有效调整加、减速过程,且保证系统平稳运行。目前,大多数轨迹规划是根据点对点运动所经历的加速、匀速、减速过程构造梯形、S型速度或加速度分段函数,这些分段函数的衔接点由于连接不光滑,会使其不可微,直接造成柔性冲击和振动。采用高次多项式,或在衔接点采用正弦、余弦、样条或者双曲正切等光滑函数对各段的衔接处进行平滑处理,可以提升轨迹的平滑性和可微的阶次,但是这种方法通常增加了曲线衔接点的个数,使曲线表达形式更加复杂,时间规划更加困难,而且这些曲线参数众多,难以根据某些被控对象要求对启停进行针对性调整,使其效率或精度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阶连续的点对点运动轨迹规划方法。该法利用两段双曲正切函数构造衔接点在匀速段的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并将S型曲线与跟踪微分器结合,生成了加、减速阶段的快慢程度、匀速阶段的最大速度可按需调整的高阶连续轨迹。具体地,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设计光滑连续、且幅值和变化率都可调的两个双曲正切函数,有机衔接后形成一条包含加速、减速及匀速三个阶段、且衔接点在匀速段的S型曲线;
以v1表示实时位置,sd表示目标点,当v1∈[0,sd/2],即被控对象在起点和中点之间时,利用双曲正切函数设计包含加速和部分匀速段、且变化率可调的光滑连续曲线S1,其数学表达式为:
f1(v1,sd)=-kd·tanh[(v1+ε)·r1] (1)
式中,kd为额定速度,r1∈R+,为加速调节因子,可调节加速阶段的快慢程度,r1越小,近似线性部分斜率越小,越平缓,ε为小正数,目的是为启动被控对象提供一个初值;
当v1∈[sd/2,sd],即被控对象在中点和目标点之间时,设计包含部分匀速和减速段、且变化率可调的光滑连续曲线S2,其数学表达式为:
f2(v1,sd)=kd·tanh[(v1-sd)·r2]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0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幕适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弹簧疲劳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