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0828.6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0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宋述财;丛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东源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8 | 分类号: | A61K36/8998;A61P3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海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人体 正气 预防 流感病毒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柴胡3‑10重量份、黄芩3‑10重量份、法半夏3‑10重量份、党参9‑30重量份、薏苡仁9‑30重量份、生甘草2‑10重量份、北杏5‑10重量份、防风5‑10重量份、布渣叶15‑30重量份、板蓝根9‑20重量份、连翘6‑15重量份和麦芽10‑20重量份。该中药组合物,在柴胡汤原方的基础上,用杏仁替代生姜,用麦芽替代大枣,并增加防风、布渣叶、板蓝根、连翘组合而成。且《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汤是一首治疗方剂,且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以预防为主的中药方,其中的各成分的用量更符合现今《中国药典》的指导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书中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其中,柴胡汤的原方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该原方是一首和解少阳、调达枢机的和解方,主治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其适应症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细。
但是,这首东汉的名方存在剂量过大,以及不能完全适应21世纪流感病毒的两大缺点,详细分析如下:
1、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的研究,东汉的一斤为现今250克,一两为现今15.625克,半夏一升为现今130克,大枣十二枚为现今46.875克,一升为现今液体200毫升。折算成现今国际单位,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的剂量及煎服方法为:柴胡125克、黄芩46.875克、人参46.875克、半夏65 克(洗)、甘草46.875克(炙)、生姜46.875克(切)、大枣46.875克(擘),用2000毫升水煮成600毫升,每次服用200毫升,一天服用三次。这显然远远超过了《中国药典》的指导用量。
2、时有古今,地有南北。《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且当年瘟疫流行的地区在黄河流域;而如今是21世纪,且两次大型的瘟疫都发生在珠江流域或长江流域,所以在应对治疗时不能再一成不变的使用原方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柴胡 3-10重量份、黄芩3-10重量份、法半夏3-10重量份、党参9-30重量份、薏苡仁9-30重量份、生甘草2-10重量份、北杏5-10重量份、防风5-10重量份、布渣叶15-30重量份、板蓝根9-20重量份、连翘6-15重量份和麦芽10-20重量份。
本发明提供的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在柴胡汤原方的基础上,用杏仁替代生姜,用麦芽替代大枣,并增加防风、布渣叶、板蓝根、连翘组合而成,各个药味相互协同,从而达到提升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病毒的目的。另外《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汤是一首治疗方剂,而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以预防为主的中药方,当中的各成分的用量更符合现今《中国药典》的指导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东源医疗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东源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0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