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压克氏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0832.2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8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姚峰;王晓东;甄允方;孔庆柱;李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4 | 分类号: | A61B17/84;A61B17/6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段芳萼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克氏针 | ||
本发明属于骨折固定用克氏针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体,所述克氏针体具有针尖部、针体细部、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针尖部为仿锥形尖头,针尖部后端连接针体细部;所述针体细部的直径小于针体移行部、针体后部,针体细部后端部连有针体移行部,且针体移行部的端部延伸至针体后部端部,针体移行部与针体后部连接形成一光滑的锥面结构。本发明的克氏针,在固定骨折的同时,可以起到加压骨折断端,减小骨折线宽度,获得更强的力学稳定性,从而促进骨折恢复的作用。减少克氏针固定过程中入针口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肉芽增生,减少去除克氏针后残留针道所致感染和出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使用克氏针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压克氏针。
背景技术
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
现有临床使用克氏针结构单一,仅为一根直针,使用时将其插入骨质内进行固定。以骨折为例,骨折发生时骨折线常经过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的移行部,骨折使用克氏针固定时,常常需要经过骨折线固定松质骨和皮质骨。在力学稳定性方面,松质骨和皮质骨的力学强度是不同的,而目前临床使用克氏针前后粗细相同,不能获得最好的力学稳定性。
而且现有的临床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时,仅将骨折两端贯穿相连,并不能起到在进针过程中加压骨折两端,不能达到减小骨折断端分离移位的目的,延迟了骨折愈合时间;同时现有临床使用克氏针为人体不可吸收材料,治疗结束并去除克氏针后残留克氏针针道存在继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而且现有技术中使用克氏针前后粗细一致,在完成使用克氏针穿针固定后,存在针尾被挤压后继续向前移位的风险;针尾的晃动存在引起克氏针固定期间的入针口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入针口肉芽增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压克氏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压克氏针,包括克氏针体,所述克氏针体具有针尖部、针体细部、针体移行部和针体后部,针尖部为仿锥形尖头,针尖部后端连接针体细部;所述针体细部的直径小于针体移行部、针体后部,针体细部后端部连有针体移行部,且针体移行部的端部延伸至针体后部端部,针体移行部与针体后部连接形成一光滑的锥面结构。
优选的,克氏针体为均匀材质或多种材质嵌合而成。
优选的,克氏针体为均匀材质,为金属材质或人体可吸收材质,金属材质或人体可吸收材质中具体的材质和大小粗细规格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决定;克氏针体为非均匀材质,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和人体不可吸收材质嵌合而成,可吸收材质和人体不可吸收材质中具体的材质和大小粗细规格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决定。
优选的,针体移行部、针体后部均具有外层与内芯,外层包覆于内芯外。
优选的,克氏针体为非均匀材质,其包括的针尖部、针体细部以及针体移行部的内芯、针体后部的内芯为人体可吸收材质制成,针体移行部的外层、针体后部的外层为人体不可吸收材质制成。
优选的,人体可吸收材质为基础组分和纤维组分组成,其中纤维组分均匀分散于基础组分中,基础组分包括:聚己内酯,改性淀粉,氨基酸糖,改性纤维素;纤维组分包括:磷酸盐玻璃纤维,结晶性聚酯材料。
优选的,结晶性聚酯材料为聚乙交酯、聚丙交酯中任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优选的,氨基酸糖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透明质酸钠中任一种。
上述人体可吸收材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基础组分、纤维组分置于反应容器中分别混合,基础组分包括:聚己内酯,改性淀粉,氨基酸糖,改性纤维素,纤维组分包括:磷酸盐玻璃纤维,结晶性聚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0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