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2135.0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6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航;庞彪;郑甲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8;E21F5/20;E21F11/00;E21F17/12;E06B3/46;E06B3/70;B01D53/76;B01D53/72;B01D53/52;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大 山岭 隧道 施工 通风 方法 | ||
1.一种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隧道挖掘进1200米前,在左线洞外和右线洞外分别架设左线风机和右线轴流风机以将新鲜空气压入施工隧道,左线洞和右线洞之间设置有若干横通道,横通道间的间距为200-250米,利用距离施工掌子面最近的两个横通道进行交通导流,封闭其他横通道;
2)隧道挖掘进1200米后,随着施工掌子面的前移,在距离施工掌子面最近的横通道上设置聚风室,左线洞的洞壁设置有软风管,所述软风管由多个节段拼接而成,以使软风管从洞口延伸至聚风室,所述软风管内设置有轴流风机以将聚风室中汇聚的引流至软风管排出洞外,距离施工掌子面第二相近的横通道的后方设置有局扇风机,局扇风机与施工掌子面之间设置有通风管;
所述聚风室包括:
进风口,其呈喇叭状结构设置,所述进风口的内壁呈波浪形;
聚风通道,其与所述进风口连接;
出风口,其呈喇叭状结构,所述出风口的底部大于顶部,所述聚风通道与所述出风口的底部连通,所述软风管与所述出风口的顶部连通;
挡尘板,其可拆卸倾斜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中,所述挡尘板交错设置;
3)隧道挖掘进2500米后,将左线洞外和右线洞外架设的轴流风机沿隧道掘进方向前移1000米,在局扇风机后方的200-300米处设置射流风机,随着施工掌子面的前移,聚风室向前推移,并在洞口端的轴流风机与射流风机间设置若干轴流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风室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可滑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口的门体结构,所述门体结构包括:
门本体,其的竖截面为矩形,所述门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滑轮,所述门本体由Q345R钢板制成;
滑槽,其包括上滑槽和下滑槽,所述上滑槽的竖直面为矩形,所述门本体的上端卡接在所述上滑槽中,所述下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下滑槽的竖截面为倒凸字型,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第二滑槽的下方,所述门体的下端卡接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滑轮卡接在所述第一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左侧设置有门本体容置腔,进风口打开时,所述门本体收藏于所述门本体容置腔中,所述门本体与容置腔之间设置弹簧以在其弹力作用下将门本体相右侧推动,所述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插孔,墙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孔相对应的第二插孔,插销分别贯穿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以将门本体固定在门本体容置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风管的管径为1.5m,所述软风管包括内层管、若干中间管和外层管,所述外层管由钢丝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由PVC夹网布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套设在所述外层管中,所述中间管设置在所述内层管与中间管之间,所述中间管为PVC高弹力牛筋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中间管在洞口外与负压装置连接,部分中间管在洞口外与送气装置连接,所述聚风室内设置有救援装置,所述救援装置分别与所述负压装置、送气装置电性连接,以通过救援装置启动所述负压装置和送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风管扎洞外与分解塔的底部连通,所述分解塔包括:
外壳体,其为圆柱筒状结构,所述外壳体由导热耐氧化材料制成;
多个分解单元,其层叠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分解单元呈喇叭状结构,上下相邻两个分解单元的距离为50-60cm,所述分解单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蜂窝状板体,所述蜂窝状 板体由导热耐氧化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体与所述蜂窝状 板体连接,上下相邻两个分解单元间,下分解单元的排风口与上分解单元的排风口错开设置;
臭氧发生装置,其臭氧输出管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连通以向所述分解塔中输入臭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大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两个分解单元间,下分解单元排风口的大小小于上分解单元的排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21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