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钢结构金属材料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2377.X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5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程中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2 | 分类号: | B21D3/02;B21D3/00;B21D4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钢结构 金属材料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金属材料修复方法,通过修复设备配合完成,该修复设备包括检测修复框架和设置在检测修复框架内部的角度控制装置,所述检测修复框架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安装柱,检测修复框架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设置有执行装置。本发明克服了现有钢结构建筑使用的金属型材在变型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只是简单的对建筑角铁的形状进行修复,无法对建筑角铁变形后的痕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修复的建筑角铁表面变形后的痕迹依然明显,容易发生二次变形,降低了建筑角铁在钢结构建筑中起到的效果,影响钢结构建筑的质量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钢结构金属材料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钢结构建筑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寿命需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因此钢结构材料必须符合规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钢结构建筑使用的钢材在实际运输中容易因为外力发生变形,尤其是用于建筑角铁,在输送、吊运以及码放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修复。
现有钢结构建筑使用的金属型材在变型修复过程中存在只是简单的对建筑角铁的形状进行修复,无法对建筑角铁变形后的痕迹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修复的建筑角铁表面变形后的痕迹依然明显,容易发生二次变形,降低了建筑角铁在钢结构建筑中起到的效果,影响钢结构建筑的质量。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钢结构金属材料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钢结构金属材料修复方法,通过修复设备配合完成,该修复设备包括检测修复框架和设置在检测修复框架内部的角度控制装置,所述检测修复框架的上端面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安装柱,检测修复框架上端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设置有执行装置,执行装置连接在安装柱上,
使用上述修复设备对钢结构金属材料进行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S1材料放置,将变形的建筑角铁放置统一收集后输送到指定的位置;
S2修复处理,匀速牵引S1中变形的建筑角铁穿过修复设备,修复设备对建筑角铁进行矫正修复;
S3对经过S2修复后的建筑角铁进行检测,将符合金属要求的建筑角铁进行统一码放;
所述执行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柱上的转动套环,转动套环上安装有调节安装板,调节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滑动穿过转动槽抵靠在角度控制装置上,调节安装板与检测修复框架之间设置有弹簧,调节安装板上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滑动设置有L型支架,调节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调节安装板与丝杠相连,丝杠通过螺纹配合穿过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中部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安装有作业机构;
所述角度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检测修复框架内壁上的液压缸和安装在液压缸上的控制板,检测修复框架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铰接有联动板,联动板一个端面抵靠在控制板上另一个端面抵靠在调节杆上;
所述作业机构包括通过轴承对称设置安装在矩形槽内部的检测输送辊,检测输送辊的上侧安装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L型支架的外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链轮,驱动链轮与链条啮合,检测输送辊的下侧安装有偏心转盘,矩形槽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横向往复修复支链,矩形槽的中部设置有纵向往复修复支链;
所述纵向往复修复支链包括安装在矩形槽上纵向导向板和设置在矩形槽内壁之间的纵向导向杆,纵向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纵向修复块,所述纵向导向板上开设有往复槽,纵向导向板上安装有气缸,气缸上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滑动穿过往复槽连接在纵向修复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2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