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锁扣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2621.2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盛先志;侯辉;张强保;吴旭东;李永;王艳林;段琪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B60R21/01;A44B11/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魏兰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带锁扣和车辆,其中,安全带锁扣包括开设有滚槽的基座、通过滚槽安装于基座上的滚柱,滚槽的延伸方向与安全带锁扣解锁时滚柱的运动轨迹相同,安全带锁扣还包括自动解锁器、连杆以及连接支架,连接支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滚柱抵触,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连杆远离连接支架的一端与自动解锁器连接,自动解锁器用于与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电连接,当车身控制器检测到车辆发生事故,车体已无运动的情况下,车身控制器控制自动解锁器推动连杆运动,以使连接支架旋转推动滚柱在滚槽中移动,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带锁扣解决了现有安全带锁扣在车辆发生事故后,无法迅速解锁,阻碍承载人员第一时间逃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锁扣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固定乘坐人员的身体,以降低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坐人员的受伤率和死亡率。但是汽车安全带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尤其是在汽车落水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开,安全带就会成为阻碍乘坐人员逃生的“凶手”。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汽车落水事件,在车辆发生落水事故后,乘坐人员或因遭受重创、或因遇到事故后慌张而不知所措,导致乘坐人员无法及时解开束缚在身上的安全带,最终导致溺水身亡。
现有的安全带解锁时,一般通过按压安全带上的锁扣进行解锁,现有的安全安全带锁扣如图1~图4所示,包括锁扣外壳102、设置在锁扣外壳102内的基座110、与基座110固定连接的支架101、解锁按钮103以及安全带锁舌104。其中,安全带锁扣外壳102包裹的基座110通过支架101与座椅或车身连接。安全带锁扣外壳102内还设置有锁爪105、滑块106、卡爪108、滚柱107以及弹簧109。其中,锁爪105通过两个凸起旋转的安装在基座110上,滑块106通过基座110的滑动槽滑动安装于基座110上,卡爪108的一端旋转连接于滑块106上,另一端与滚柱107卡接,弹簧109分别卡接于锁爪105和卡爪108之间,滚柱107通过基座110上的滚槽滚动安装在基座110上,解锁按钮103与基座110外壳102连接,其前端拨片可推动滚柱107沿卡槽运动。安全带锁扣锁上时,锁爪105前端钩入锁舌104的方孔中,滚柱107压住锁爪105防止解锁,卡爪108压住滚柱107,利用弹力压住卡爪108。当安全带需要解锁时,按压解锁按钮103,使解锁按钮103推动滚柱107在基座110的滚槽中移动,同时卡爪108在滚柱107的推动下旋转,当卡爪108翻转到一定角度后,锁爪105在弹簧109力的作用下钩入锁舌104的一端向上翘起,锁舌104解锁,同时滑块106在弹簧109的弹力作用下推动锁舌104,使锁舌104脱离基座110,完成安全带的完全解锁。
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锁扣在锁紧状态下,只有通过按压解锁按钮才能解锁,在汽车发生落水事故后,安全带锁扣不能够自动打开,需要可乘人员自己按压解锁按钮才可以解锁,浪费时间,影响逃生;如果乘坐人员无法自行打开安全带锁扣,那安全带还会妨碍逃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和车辆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安全带锁扣在车辆发生事故后,无法迅速解锁,阻碍承载人员第一时间逃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全带锁扣,包括开设有滚槽的基座、通过所述滚槽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的滚柱,所述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全带锁扣解锁时所述滚柱的运动轨迹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锁扣还包括自动解锁器、连杆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滚柱抵触,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自动解锁器连接,所述自动解锁器用于与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电连接,当所述车身控制器检测到所述车辆发生事故,车体已无运动的情况下,所述车身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解锁器推动所述连杆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支架旋转推动所述滚柱在所述滚槽中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26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景观用火灾防护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精确计数的化学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