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3079.2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7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飞;杨丽娜;赵红;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20;C08F2/22;C08F8/00;C08K5/00;G01N21/64;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羧基 聚苯乙烯 荧光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荧光物质‑铕配合物:将溶有EuCl3·6H2O的乙醇溶液加入到溶有TPPO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反应后,将去质子化的BTFA乙醇溶液加入到Eu(TPPO)4的乙醇溶液中,于高温下进行配位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抽滤、挥发结晶处理,得到的晶体为铕配合物Eu(BTFA)(TPPO)3;利用制得的铕配合物Eu(BTFA)(TPPO)3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并对制得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表面进行羧基化处理,得到表面含有羧基单体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某种常温物质,该物质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同时一旦停止入射光,该物质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为荧光物质。
荧光微球是指荧光物质通过包埋法、物理吸附法、自组装法、化学键合法或共聚法等方法吸附或者包覆在微球表面或包埋在微球内部而形成的纳米至微米级负载荧光物质的微球。由于微球的外形大多为球形,所以被称之为荧光微球,荧光微球形态结构稳定、对荧光物质有保护作用及表面可修饰性,在标记、检测、示踪、免疫医学、高通量药物筛选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荧光物质:铕配合物
将溶有EuCl3·6H2O的乙醇溶液加入到溶有TPPO的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反应后,将去质子化的BTFA乙醇溶液加入到Eu(TPPO)4的乙醇溶液中,于高温下进行配位反应,将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抽滤、挥发结晶处理,得到的晶体为铕配合物Eu(BTFA)(TPPO)3;
(2)利用步骤(1)制得的铕配合物Eu(BTFA)(TPPO)3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并在制备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过程中引入羧基单体,实现微球表面羧基化,得到表面含有羧基单体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
其中,步骤(2)中,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铕配合物Eu(BTFA)(TPPO)3、苯乙烯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分散于含共聚型乳化剂和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铵的水中,用惰性气体驱赶反应装置中的空气,加热搅拌,加入水溶性热引发剂进行微球化反应,反应后,再加入水溶性热引发剂和羧基单体进行羧基化处理,冷凝回流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离心清洗,将产物重置在保存液中。
其中,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70~75℃。
其中,步骤(2)中,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混合体积比为3∶7;铕配合物Eu(BTFA)(TPPO)3与混合单体的加入质量体积比为2∶1,即对于每加入1mg铕配合物,混合单体的加入体积为0.5mL。
其中,步骤(2)中,水溶性热引发剂为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
其中,步骤(2)中,羧基单体有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