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串扰避免和资源预留的节点冲突解决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3503.3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0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淋;方菲;陈勇;蔚承英;任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避免 资源 预留 节点 冲突 解决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串扰避免和资源预留的节点冲突解决方法及装置,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通过在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全光分层节点中配置有限频谱转换器和资源预留模块;并综合考虑少模光纤中相邻模式间串扰和模式上的频谱资源使用情况,构造模式‑频谱串扰辅助图。当全光分层节点中,分组因竞争相同目的端口频谱资源冲突时,根据节点的有限频谱转换器转换范围和模式的空闲频谱块资源,提出一种基于串扰避免的滑动窗方法计算空闲频谱块的资源值,从而在空‑频域解决冲突业务的调度问题;当空‑频域不能解决该冲突时,将冲突业务预留至资源预留模块的下一时隙调度,以降低业务的带宽阻塞率和平均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串扰避免和资源预留的节点冲突解决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的互联网协议应用,如高清晰度视频传输,互动游戏,物联网、云计算等快速发展,设备规模化逐渐增大,网络负载也逐渐加重,需要构建大量数据中心以满足越来越多计算资源需求。由于不同应用分布在各自的数据中心上进行高速处理,所以数据中心网络可以实现大容量的网络需求。但是传统的波分复用网络将频谱划分为波长单位的信道,这种固定栅格的网络造成带宽浪费,并且难以满足高速、不同粒度带宽需求的业务传输。而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光谱被划分为较小的频隙(12.5GHz或6.25GHz),频谱分配方式灵活、传输容量大、资源利用率高。因此,大容量和灵活带宽的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可以有效缓解数据中心中的大数据传输问题。
空分复用技术可将空间维度划分为多个单元,能够有效满足数据中心中大容量业务的传输。空分复用技术分为多模光纤技术和多芯光纤技术两个方面。在多芯光纤中,多根相同物理属性的单模纤芯放置在光缆中,组成一个大容量的传输系统。根据光缆中纤芯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19芯、7芯、3芯等不同类型的光纤;也可根据纤芯放置在光缆中位置的不同分为单环、双环、线性阵列、双重结构等不同类型的光纤。这些光纤中的不同纤芯之间相互耦合将产生物理芯间串扰,不同的调制格式,串扰的门限值不同,只要业务的串扰值低于串扰门限,业务就可有效传输。另一方面,多模光纤由不同模式的单芯光纤组成,模式通常由几个分组组成,业务可以在不同模式和分组上任意传输,相同模式的不同分组之间不存在串扰,但是不同模式之间存在串扰。多模光纤可以使用10个及以上的模式传输业务,虽然可以有效提高传输容量,但是串扰值过大导致误码率极高,并且复杂度也较高。而少模光纤虽然减少模式数量,但是串扰和复杂度大大降低,能够更加有效地传输业务。并且,少模光纤具有每单位面积携带更多数据,光放大的功率高等优点,相对于多芯光纤也具有更高的非线性容差,所以少模光纤近年来被广泛的研究。
在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全光分层节点中,若存在多个业务同时需要输出至某输出端口,且请求的频谱资源存在重叠,则冲突问题产生。若缺乏有效地冲突解决策略,全光分层节点的带宽阻塞率迅速上升。另外,在空分复用弹性光网络中,业务在相邻模式传输时若存在频谱重叠,则光信号将“泄露”至相邻的模式,造成模式间串扰,这种串扰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加剧,从而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采用提前预留机制预留冲突业务,将业务预留至下一时隙再进行交换,可以显著降低带宽阻塞率,但存在一定时延。使用有限频谱转换器将冲突频谱转换至相邻空闲频谱上,能够降低带宽阻塞率,并且不存在缓存时延。但是,光域上的频谱转换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本高和实现困难等缺点,另一方面业务传输存在串扰问题。所以需要考虑全光分层交换节点中配置的有限频谱转换器数量和预留时隙,并设计合理有效地冲突解决算法解决业务在全光分层节点交换中的冲突和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串扰避免和资源预留的节点冲突解决方法及装置,用于降低业务的带宽阻塞率和平均延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串扰避免和资源预留的节点冲突解决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