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型差分交叉相乘的线性运动解调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3815.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5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顾昌展;徐炜;毛军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型 交叉 相乘 线性 运动 解调 实现 方法 | ||
一种基于改进型差分交叉相乘的线性运动解调实现方法,基于三角函数几何定理,不经过反正切变换,对直流校准后的I/Q信号直接进行微分处理,再与原始I/Q信号进行交叉相乘及逻辑加法操作,即可提取出待测运动信号,本发明利用差分和三角函数几何定理,不经过反正切变换,仅涉及I/Q信号的一阶运算,极大简化了运算过程,减少运算近似及累积噪声,提高算法线性度、稳定度及抗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雷达探测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改进型差分交叉相乘的线性运动解调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雷达探测目标运动轨迹中,需要用到基于相位信息的信号处理技术。目标运动引起雷达电磁波信号非线性相位调制,因此,须采用高线性度解调方法。目前最常用的线性解调算法是反正切算法和差分交叉相乘(DACM)算法两种。首先,反正切算法简单,线性度高,曾一度引起线性解调的广泛关注。但是反正切算法对待测运动信号有严格的取值域约束,影响了算法的普适性应用。当待测运动信息使调制信号相位轨迹不在唯一的象限或是第一、四象限范围内时,解调信号会发生相位模糊,波形出现跳跃性截断。
为了打破取值域的限制,使解调算法可以应用于全域,科学家又近一步提出了DACM算法。DACM算法是在反正切算法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微分、积分操作得以实现的,这就造成了 DACM算法需要进行嵌套运算和大量近似,增加了解调结果的累积噪声和近似误差,降低了解调信号的准确度与稳定度。此外,反正切算法和DACM算法都过度依赖于前置直流偏置校准步骤的精度,影响了算法强健性和抗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解调信号的相位模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差分交叉相乘的线性运动解调实现方法,利用差分和三角函数几何定理,不经过反正切变换,仅涉及I/Q信号的一阶运算,极大简化了运算过程,减少运算近似及累积噪声,提高算法线性度、稳定度及抗噪能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改进型差分交叉相乘的线性运动解调实现方法,基于三角函数几何定理,不经过反正切变换,对直流校准后的I/Q信号直接进行微分处理,再与原始I/Q信号进行交叉相乘及逻辑加法操作,即可提取出待测运动信号。
所述的原始I/Q信号是指:对射频接收端收到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下变频处理得到。
技术效果
本发明整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测运动信号的取值域有严格的限制、解调信号的相位模糊问题、过度依赖前置直流偏置校准算法精度,影响了算法的线性度和稳定度以及现有DACM 算法依靠大量嵌套运算来实现,引入了运算误差和累计噪声,降低了算法抗噪能力,并且复杂的算法运算占用了过多计算机资源,影响算法的执行效率的技术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去除了可测运动信号的取值域限制,不需要经过正切及反正切变换,而是在原始I/Q信号上直接进行差分交叉相乘解调得到运动信号,大大减少了算法迭代次数、累积噪声及近似误差,保证了算法的高线性度,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同时对噪声也表现出了强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3为小幅度运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中:(a)I/Q相位轨迹,以及由(b)反正切算法、(c)本方法处理得到的解调信号;大幅度运动的仿真结果:(d)I/Q相位轨迹,以及由(e)反正切算法、(f)本方法处理得到的解调信号;
图4为25dB下的运动信号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中:(a)I/Q相位轨迹,以及由(b)反正切算法、(c)现有DACM算法、(d)本方法处理得到的解调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8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