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3848.9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3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曾甜;戴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B15/30 | 分类号: | G16B15/30;G16B30/00;G16B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注意力 机制 crispr cas9 脱靶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方法,涉及基因编辑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脱靶数据集、sgRNA‑DNA序列对编码、搭建脱靶预测模型、训练模型权重及利用训练好的模型预测sgRNA‑DNA序列对是否包含脱靶位点。本发明通过分析sgRNA‑DNA序列对的组成及匹配情况与其脱靶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模型,该模型以三层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基框架,引入注意力机制用以提取sgRNA‑DNA序列对内与位置信息相关的特征。此模型能够提取到丰富的与sgRNA‑DNA脱阿不问题相关的特征,相比现有的预测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全面的预测CRISPR/Cas9的脱靶问题,且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编辑和深度学习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protein 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第三代“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可用于对特定基因组DNA靶点进行修饰。相比前两代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nucleases,ZFNs)和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effector nuclease,TALENs)技术,CRISPR/Cas9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低廉的成本及易操作性等特点。其应用主要包括对模型生物进行靶向诱变,敲除或敲入基因以验证基因功能和表观基因组编辑,将碱基编辑酶传递到目标位点等。除此之外,该技术在体内基因治疗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目前的CRISPR/Cas9在体内的传递方法不是组织特异性的,CRISPR/Cas9可能在非目标组织中进行基因编辑而导致靶上的副作用,这使得CRISPR/Cas9基因治疗应用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挑战。因此,准确的预测CRISPR/Cas9的脱靶问题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用于预测CRISPR/Cas9脱靶问题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基于序列比对的方法、基于假设经验的方法、测序方法及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其中预测性能最好的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也逐渐被用于预测CRISPR/Cas9的脱靶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面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由于应用深度学习可自动提取sgRNA-DNA序列对的特征,操作较为简便且算法性能提升空间较大,因此,可进一步研究应用深度学习提升CRISPR/Cas9脱靶预测效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方法。由于脱靶预测方法的输入为sgRNA-DNA序列对,算法主要通过关注sgRNA序列和DNA序列内碱基在各个位置的匹配情况来判断是否会产生脱靶现象,这与位置信息关联较大,而注意力机制可有效的促进序列对内部局部位置特征的提取。因此,该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框架,引入注意力机制用以加强对sgRNA-DNA序列对位置特征的提取,可有效提高脱靶预测的准确率及召回率,且具有较高的泛化性能,这对于CRISPR/Cas9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RISPR/Cas9脱靶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包含sgRNA,DNA及其脱靶标签的用于模型训练及测试的数据集,包括已公开的HEK293T和K562t两个数据集;
2)利用特定的编码方法对样本数据集中的sgRNA-DNA序列对进行编码,使其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3)搭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一维卷积层和独立的注意力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