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3935.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均武;王炳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均武 |
主分类号: | A61B1/227 | 分类号: | A61B1/227;A61B1/32;A61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范国刚 |
地址: | 26655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耳鼻喉 检查 专用 扩耳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耳鼻喉科检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架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扩耳臂,所述扩耳臂与圆形通孔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架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本发明解决了耳鼻喉科耳腔的检查大多都是直接将内窥镜放置于患者的耳腔中进行观察,直接放置内窥镜,耳腔空间狭小,使用内窥镜观察不全面,内窥镜直接与耳腔内壁接触,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问题,该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及其使用方法,单手可操作,操作方便,而且扩耳力度把握精准,给患者的检查提供了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鼻喉科检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耳鼻喉科主要诊疗一些有关耳、鼻、咽喉的疾病,耳常见疾病有耳聋、耳鸣、耳硬化症、晕动病、爆震性聋、中耳炎专题、梅尼埃病(美尼尔症)、耳廓假性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真菌病,耳部其它疾病,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中耳癌、颞骨骨折、耳廓外伤、先生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炎及疖、耳廓软骨膜炎、耵聍栓塞大疱性鼓膜炎、聋哑症、鼓膜外伤、耳源性脑积水、间断脉冲噪音损伤、急性化脓性乳突炎、鳃裂瘘管、潜水性内耳损伤、前庭神经炎、颞骨岩部炎等。
耳鼻喉科耳腔的检查大多都是直接将内窥镜放置于患者的耳腔中进行观察,直接放置内窥镜,耳腔空间狭小,使用内窥镜观察不全面,内窥镜直接与耳腔内壁接触,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及其使用方法,具有便捷操作和检查仔细的优点,解决了耳鼻喉科耳腔的检查大多都是直接将内窥镜放置于患者的耳腔中进行观察,直接放置内窥镜,耳腔空间狭小,使用内窥镜观察不全面,内窥镜直接与耳腔内壁接触,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顶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架体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扩耳臂,所述扩耳臂与圆形通孔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架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连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后端贯穿至壳体的内腔,所述驱动杆位于壳体内腔一侧的表面与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拨动机构,所述螺套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导向机构。
优选的,所述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左侧的矩形架,所述双向螺杆的左端贯穿至矩形架的内腔并与矩形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双向螺杆位于矩形架内腔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
优选的,所述矩形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架体两侧的两个基块,位于同侧的两个基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扩耳臂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后侧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驱动杆相适配的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内腔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双向螺杆的顶部,所述固定杆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底部与螺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开设于壳体内腔底部两侧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的顶部与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扩耳臂的底部为弧形边,所述扩耳臂的表面光滑。
本发明还公开的一种临床耳鼻喉检查专用扩耳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患者侧躺在病床上,使得需要观察的耳腔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均武,未经林均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