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涤纶纤维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4453.0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史亚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硕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8 | 分类号: | D02G3/38;D02G3/04;D02G3/44;D01D5/34;D01H4/02;D06M11/74;D01F8/10;D01F8/16;D01F8/14;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周庆佳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涤纶 纤维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改性涤纶纤维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的内部和外部存在石墨烯片层,所述石墨烯片层上附着有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防滑网。
2.一种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防滑层材料的制备
a.将聚氯乙烯和聚氨酯混合,按重量份数计,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比值为3:0.8~1.5;
b.将聚氯乙烯和聚氨酯进行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120~130℃,搅拌时间为20~25min;
c.而后将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混合溶液缓慢降温至88~92℃,降温的速度不高于1.5℃/min,且在降温过程中持续搅拌;
S2,改性涤纶纤维和内层的防滑层的制备
d.使用微孔中心带有喷嘴的喷丝板,从微孔中喷射改性涤纶纤维材料,从喷嘴中喷射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混合溶液,改性涤纶纤维材料的喷射速度为0.5~0.7m/min,混合溶液的喷射速度为1.5~2.1m/min,改性纤维纤维的口径和混合溶液的纤维的纤维口径的比值为3:0.6~0.9;
f.喷射时,在改性涤纶纤维的周围添加旋转的静电场,使改性涤纶纤维始终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速度为10~15rpm/min;
g.喷射后,将改性涤纶纤维进行冷却、干燥,并理顺;
S3,石墨烯片层的制备
h.将改性涤纶纤维浸润在石墨烯片层分散液中浸渍,之后经过冷却、干燥得到内外均附着石墨烯片层的改性涤纶纤维;
S4,外层的防滑层的制备
i.提供一对能够反向绕改性涤纶纤维公转的喷嘴,使改性涤纶纤维均匀通过公转的中心,同时使两个喷嘴反向旋转,向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表面喷射混合溶液,使两股混合溶液的纤维相互交错成网,改性涤纶纤维的通过速度为0.5~0.6m/min,喷嘴的旋转速度为8~12rpm/min;
j.而后,经过冷却、干燥,即得到带有石墨烯片层和防滑网的改性涤纶纤维;
S5,织造改性涤纶纤维制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将聚氯乙烯和聚氨酯混合,按重量份数计,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比值为3:1.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将聚氯乙烯和聚氨酯进行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125℃,搅拌时间为22.5min。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包括:而后将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混合溶液缓慢降温至90℃,降温的速度不高于1.5℃/min,且在降温过程中持续搅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包括:使用微孔中心带有喷嘴的喷丝板,从微孔中喷射改性涤纶纤维材料,从喷嘴中喷射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的混合溶液,改性涤纶纤维材料的喷射速度为0.6m/min,混合溶液的喷射速度为1.8m/min,改性纤维纤维的口径和混合溶液的纤维的纤维口径的比值为3:0.75。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包括:喷射时,在改性涤纶纤维的周围添加旋转的静电场,使改性涤纶纤维始终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速度为12.5rpm/min。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性涤纶纤维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包括:提供一对能够反向绕改性涤纶纤维公转的喷嘴,使改性涤纶纤维均匀通过公转的中心,同时使两个喷嘴反向旋转,向改性涤纶纤维的外表面喷射混合溶液,使两股混合溶液的纤维相互交错成网,改性涤纶纤维的通过速度为0.55m/min,喷嘴的旋转速度为10rp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硕纺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硕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4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