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护铜在弱碱性介质中腐蚀的水杨酸酰胺型缓蚀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4508.8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凤;张天保;王慧龙;张淑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5/05 | 分类号: | C07C65/05;C07C235/60;C07C235/64;C07C261/04;C07C51/60;C07C231/02;C23F11/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护 弱碱 介质 腐蚀 水杨酸 酰胺型缓蚀剂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防护铜在弱碱性介质中腐蚀的水杨酸酰胺型缓蚀剂及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技术领域。该缓蚀剂的核心结构为该缓蚀剂制备方法简单,设备要求低,易于实现,缓蚀率较高,适合作为紫铜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缓蚀剂。本发明通过对来源广泛的水杨酸进行结构改性,增加其与金属表面的化学物理作用,从而实现高效的缓蚀作用。同时,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便于投药操作,适合用于紫铜在碱性条件下的腐蚀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产品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5%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紫铜件保护的水杨酸酰胺型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金属的腐蚀问题必须需要给予关注。金属腐蚀是一种悄无声息的破坏,每年由于金属材料的腐蚀失效问题所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巨大。金属铜是一种常见的有色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其在大气中,以及中性、弱碱性环境中的腐蚀问题,值得关注。铜基中性、碱性条件下缓蚀剂主要为苯并三氮唑(BTA),但是近年来,苯并三氮唑被发现有一定的致癌性,欧盟等一些国际组织已经逐步禁止BTA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新型应用于Cu的缓蚀剂开发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文献中报道仍然以苯并三氮唑、巯基苯并咪唑等为主。它们合成困难,毒性较大,并不适合目前及以后的发展趋势。水杨酸是一种无毒的、常见的原料,被广泛用于医药等领域,以此为母体化合物开发新型缓蚀剂具有很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工业应用中少量、高效,适用于弱碱性条件下铜的缓蚀剂,它能够减小铜件的腐蚀速率,并且提供该缓蚀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防护铜在弱碱性介质中腐蚀的水杨酸酰胺型缓蚀剂,所述水杨酸酰胺型缓蚀剂的结构式为:式中,R代表脂肪基团、芳基、不饱和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基团包括正丁基、正丙基等,优选为正丁胺;芳基包括苯基、对甲苯基,优选为苯胺;不饱和基团为氰基,优选为氰胺。
一种用于防护铜在弱碱性介质中腐蚀的水杨酸酰胺型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0℃低温下,将水杨酸和酰化试剂按照摩尔比1:1~1:5混合加入溶剂中,低温搅拌3-12h。
所述的溶剂包括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所述的酰化试剂包括二氯亚砜、草酰氯、三氯化磷中的一种。
(2)在步骤(1)的反应混合物中不经分离直接加入胺,在25~60℃温度条件下反应12-24h。所述胺与水杨酸摩尔比为1:1~3:1;所述胺为正丁胺、氰胺、苯胺中的任意一种。
(3)以盐酸调节体系的pH到6-7,再加入二氯甲烷萃取,置于0-5℃条件下,待沉淀析出后过滤得到产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与现有技术相比,分子中引入的酰胺基团能够增强分子与铜的配位能力。分子中引入的烷基、氰基、芳基能够增加分子的作用位点,有利于分子吸附在铜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膜。
(2)本发明缓蚀剂水溶性好,很快溶解于弱碱性溶液中,与现有铜相比,合成路线简单,原料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将水杨酸(13.8g)和二氯亚砜(11.8g)按1:1的摩尔比在0℃混合在一起,在低温度下搅拌3h。
(2)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正丁胺(7.3g),其中,正丁胺与水杨酸摩尔比为1:1,在25℃反应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