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质微孔道放电处理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的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4603.8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平;龚云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D3/19 | 分类号: | A62D3/19;A62D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微孔 放电 处理 工业 中的 有机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微孔道放电处理工业废盐中有机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组件和微孔道。本装置主要由:高压电极(11)、进气口(14)、腔体(13)、介质(9)、工业废盐层(8)、腔体(7)、固定支(6)、介质(5)、腔体(4)、地极(3)、出气口(2)组成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高压电极(11)通过导线(12)与高压电源连接,地极(3)通过导线(1)与地线相连接。本装置可有效降解和去除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可在不同种类气体、不同的气压下等条件下进行,具有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质微孔道放电处理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工业废盐,如今全国每年工业废盐的产量有几百上千万吨,国家在2016年将工业废盐列入危险废物,工业废盐的处理问题现在是许多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在国内外对于工业废盐的处理技术研究比较少,且工业废盐中所含杂质种类和数量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某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废盐现在较多的是对其进行填埋处理,填埋处理一方面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污染物质始终存在;另一方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没能实现循环利用,且工业盐也是国家的一种战略物质,所以对于工业废盐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对于工业废盐的处理技术主要有高温处理法,制碱法,盐洗法,氧化法和溶解到水中进行处理。工业废盐的高温处理法根据气体的气氛可分为热解和燃烧,还有分级碳化法,由于废盐在高温处理后容易发生板结,所以与流化床技术结合---流化床高温处理技术;制碱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业的资源化,但是处理后的程度后的纯度不高;盐洗法对于废盐处理的能力有限,且洗涤后的溶液还需要进一步处理,所以一般适合应用于预处理;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快速的氧化分解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但是存在向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的风险;将工业废盐溶解到水中作为含盐废水处理,含盐废水有膜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等技术。所以需要找到更多的方法和技术处理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是集自由基氧化、臭氧氧化、紫外光解、高能电子轰击、超临界效应、局部热效应等多种作用于一体,传统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含有介质阻挡放电、电晕放电、滑动弧放电等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在近些年逐渐被应用到环境治理中,废水、土壤、气体、固废逐渐有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报道。在气相条件下,等离子体处理有机物的原理,目前广泛接受的是: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子雪崩然后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臭氧、过氧化氢等活性离子,活性离子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使有机物降解和去除,同时伴有热辐射、紫外辐射等作用,也会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去除。介质放电因活性物质产生效率高、能耗低,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率快、工作稳定等特点,从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适用价值。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活性物质的生产速率受限于放电环境的温度,放电环境温度太高,则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在放电空间内的分解速率过快,从而会产生工业废盐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和去除率的降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目前工业废盐的处理技术相对较少,处理技术和装置还有待探究和研发,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质微孔道放电的工业废盐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质微孔道放电的工业废盐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电极(11)、进气口(14)、腔体(13)、介质(9)、工业废盐层(8)、腔体(7)、固定支(6)、介质(5)、腔体(4)、地极(3)、出气口(2)组成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高压电极(11)通过导线(12)与高压电源连接,地极(3)通过导线(1)与地线相连接,介质(9)上有若干均匀微孔道。
采用上述方案,在工作时,该高压电极(11)通过导线(12)与高压电源连接,该高压电极(11)被绝缘介质(9)绝缘阻挡,在电场作用下介质微孔道进行气体放电,其工作特点分析如下:
第一、在对工业废盐层(8)中的有机物进行处理时,高压电极(11)对绝缘介质(9)实现微孔道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6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