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束护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5458.5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伍强;李艳丽;顾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R1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75 | 代理人: | 吴世华;马盼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护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束护套,包括位于线缆束末端的接头端、位于线缆束中间的M个固定板、以及缠绕在线缆束外侧的连接弹簧,所述接头端包含N个接头通孔,所述固定板中包含N个与接头通孔对应的固定通孔;所述接头端和M个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至少一根线缆穿过对应位置的接头通孔和固定通孔,形成线缆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线缆束护套,均匀分散接头端相对运动导致的应力,以防止线缆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而断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束护套。
背景技术
在组装线缆过程中,需要采用防护套对线缆束进行防护,采用不同材质和不同特性的防护材料,会使组装好的电缆组件在耐环境性、耐机械磨损、柔软度和弯曲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果没有护套,单独的线缆可能被缠绕,挂钩,进而存在断裂危险。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延长线缆束长度或者将线缆束编排成扁平状来避免由于拉扯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的线缆束断裂。如附图1所示,通过延长线缆束中接头端之间的长度,分散由于接头端之间的相对移动造成的线缆束局部受到的应力;如附图2所述,通过将线缆束扁平化排布,在垂直于接头端方向上限制由于接头端之间的相对移动产生的应力分布。
但是当线缆束需要进行较大幅度,较高频率的移动时,上述两种结构仍然不能避免由于拉扯导致的局部应力集中。这是因为线缆在护套长度方向内每一点都是相对护套固定的,如附图1中断面为六角密堆积,附图2中断面为长方形,在线缆弯折处的应力较为集中,其无法分布到整个线缆束长度上;即产生的局部应力仍然难以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束护套,可以均匀分散线缆束移动导致的应力,防止线缆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而断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束护套,包括位于线缆束末端的接头端、位于线缆束中间的M个固定板、以及缠绕在线缆束外侧的连接弹簧,所述接头端包含N个接头通孔,所述固定板包含N个与接头通孔对应的固定通孔;所述接头端和M个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至少一根线缆穿过对应位置的接头通孔和固定通孔,形成线缆束;M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N为大于0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圆形,所述连接弹簧的直径等于所述固定板的直径,所述固定通孔的直径大于线缆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束护套包括M+1个连接弹簧,相邻的接头端与固定板以及相邻的固定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弹簧通过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线缆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通过刚性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接头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和接头通孔之间通过固定弹簧连接,且所述固定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位于接头通孔的线缆上,另一端通过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接头通孔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弹簧为金属材质或者所述连接弹簧被金属材质包覆。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弹簧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束移动过程中,所述连接弹簧伸缩,并带动其连接的固定板沿着连接弹簧伸缩方向进行移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连接弹簧和固定板串联的方式以形成线缆束护套;其中,固定板用来防止线缆在移动过程中的互相缠绕,连接弹簧可以保护线缆在移动时不被外部突出物挂钩;线缆相对固定通孔可以自由滑动,以最大限度地分散线缆可能受到的局部应力;本发明护套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局部应力均匀分散,以防止线缆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而断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延长接头端之间长度之后的线缆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