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5779.5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长柱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7/22;E06B3/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门,包括门板主体,门板主体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开设有一个凹腔,通过凹腔在门板主体的边缘处形成一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开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凹槽,正对第一环形凹槽的门板主体外壁面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一空心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拉伸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四个角处分别设置一定位轴。本发明的门体,能够在门体附近有火源时,利用复位的弹性密封圈能够有效与门板主体表面摩擦接触,带走火焰,并在弹性密封圈复位后使得空心密封圈膨胀,进而利用空心密封圈隔断与墙面之间的缝隙,防止烟气泄漏,增加防火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体,具体涉及一种防火门。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体中,往往会设置有大量的木制门,成本很低,外形美观,但是由于木制门防火能力差,很容易在发生火灾时,门体被点燃,导致逃生通道被阻断,且门体与建筑体之间的间隙大,发生火灾时,烟气容易跑出,导致整个楼道充满烟气,给逃生者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浓烟会导致逃生者窒息,增加逃生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火门,其能够在门体上有火焰时,利用弹性密封圈与门体之间的摩擦接触来去除门板上被点燃的区域,减少门体被点燃的几率,同时在门板承受火焰侵蚀后能够使得空心密封圈膨胀,阻断缝隙,减少烟气的传播,增加逃生几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火门,包括门板主体,门板主体的一侧面或者两侧面开设有一个凹腔,通过凹腔在门板主体的边缘处形成一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内侧面开设有一个第一环形凹槽,正对第一环形凹槽的门板主体外壁面上设置有对应的第二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一空心密封圈,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拉伸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四个角处分别设置一定位轴,弹性密封圈拉伸后通过定位轴定位固定在第一环形凹槽内,各弹性密封圈之间呈内外叠加方式拉伸设置在第一环形凹槽内,空心密封圈与其距离最近的弹性密封圈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吸附导气装置,当弹性密封圈均位于第一环形凹槽内时空心密封圈不膨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导气装置均包括一密封轴套,密封轴套内设置有一导气通道,导气通道内设置一密封活塞,通过密封活塞密封导气通道,密封活塞的外侧端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与最接近的弹性密封圈磁吸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气通道与空心密封圈内的储气腔之间通过一导气口连接导通,导气口内径小于导气通道的内径,导气口一侧面与密封活塞之间设置一弹簧,弹簧一端与导气口一侧面粘结,另一端与密封活塞端面粘结,弹簧装入于导气通道内时呈拉伸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密封圈上嵌入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第一磁吸块,正对第一磁吸块的活塞杆上嵌入设置有第二磁吸块,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吸合,当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吸合时,弹簧呈拉伸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轴包括两根第一定位轴以及两根第二定位轴,正对第一定位轴的门板主体上均开设有一贯穿的定位通孔,第一定位轴穿过定位通孔并与门板主体外侧面平齐,第二定位轴位于门板主体内部不外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轴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定位轴设置于门板主体的顶部两侧,第二定位轴设置于门板主体的底部两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密封圈与弹性密封圈均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形凹腔底面上均开设有一条以上的储液槽,储液槽内填充有阻燃液体,阻燃液体通过弹性密封圈密封,弹性密封圈相对储液槽一侧面均凸起设置有弹性海绵层,弹性海绵层扣入于储液槽内与阻燃液体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在门板上有火焰时,利用弹性密封圈与门体之间的摩擦力去除火焰,同时覆盖一层阻燃液,增加门板的防火能力,同时能够密封门缝,使得烟气不能溢出至其它空间中,减少烟气在各个空间内流动,增加逃生安全性,减少窒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长柱,未经黄长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