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荷重传感器信号变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5893.8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庄星;渠慎超;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电子技术研究所水电自动化工程处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荷重 传感器 信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传感器技术领域的一种荷重传感器信号变送装置,包括交流滤波电路、调零电路、差分电压放大电路和取样电路,所述调零电路接入到所述交流滤波电路上,所述差分电压放大接入到所述交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调零电路上,所述取样电路接入到所述调零电路和所述差分电压放大电路上,所述交流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0、电动势E1、二极管D1、电容C1、三端稳压器U1和电容C2,所述电阻R0的一端接入到+24V电源上,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0的另一端相连,本发明能够有效消除电压信号在传输线上受到噪声的干扰,降低信号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荷重传感器信号变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荷重传感器是通过检验受力载体所受的载荷来完成对物体受力的测量的传感器装置。荷重传感器能将从载体传来的压力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达到测量的目的。
在工业现场,用电压信号进行长距离传输有两个问题:第一,电压信号在传输线上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第二,由于信号接收器的输入阻抗不会无穷大,所以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电流会因为传输线的线电阻而产生电压降,从而产生信号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荷重传感器信号变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压信号在传输线上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和由于信号接收器的输入阻抗不会无穷大,所以信号接收器的输入电流会因为传输线的线电阻而产生电压降,从而产生信号损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荷重传感器信号变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滤波电路、调零电路、差分电压放大电路和取样电路,所述调零电路接入到所述交流滤波电路上,所述差分电压放大接入到所述交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调零电路上,所述取样电路接入到所述调零电路和所述差分电压放大电路上。
优选的,所述交流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0、电动势E1、二极管D1、电容C1、三端稳压器U1和电容C2,所述电阻R0的一端接入到+24V电源上,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动势E1并联在所述电阻R0和所述二极管D1之间,所述电动势E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端稳压器U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三端稳压器U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三端稳压器U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调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位器POT1,所述电位器POT1串联在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之间。
优选的,所述差分电压放大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U2、电阻R7、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一端接入到所述三端稳压器U2的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一端接入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接入到所述三端稳压器U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4接入到所述三端稳压器U2的第三端,所述电阻R5并联在所述三端稳压器U2与所述电阻R3之间,所述电阻R8并联在所述三端稳压器U2与所述电阻R4之间。
优选的,所述取样电路包括:电位器POT2和电阻R6,所述电阻R6与所述电位器POT2串联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电子技术研究所水电自动化工程处,未经徐州电子技术研究所水电自动化工程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