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原子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6176.7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徐阳;齐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8J5/18;C09D179/08;C09D183/07;C08G73/10;C08G77/20;C08G77/06;C08L7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原子 聚酰亚胺 复合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防原子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聚酰胺酸树脂溶液涂布在承载体表面得到聚酰胺酸液膜,然后在60~220℃下干燥1~20分钟后从承载体剥离,得到聚酰胺酸凝胶膜;
(2)在聚酰胺酸凝胶膜至少一面涂布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溶液后,在50~100℃下干燥10~180秒,以在聚酰胺酸凝胶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过渡层;
(3)在过渡层表面继续涂布自交联梯形聚倍半硅氧烷溶液后,在60~120℃下干燥10~120秒,得到多层复合薄膜;
(4)将所得多层复合薄膜在夹持状态下经过多阶段干燥处理,得到所述防原子氧聚酰亚胺薄膜;所述多阶段干燥处理的温度梯度分布在120~400℃之间,每个阶段的干燥时间为30~120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树脂溶液的固含量为10~30wt%;所述聚酰胺酸液膜的厚度为20~5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二胺单体溶解于混合溶剂中,在搅拌过程中分至少两批加入第一部分二酐单体,室温下反应2~3小时;
(2)继续加入氨基双封端聚硅氧烷并搅拌1~2小时,加入第二部分二酐单体,在室温下反应6~12小时,得到所述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溶液;
所述的氨基双封端聚硅氧烷的结构式为:
;
R为活性基团,为乙烯基、丙烯酰氧烷基、甲基丙烯酰氧烷基、炔基、苯乙炔基、炔苯基中的至少一种;
T为惰性基团,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苯基中的至少一种;
a和b为两种重复单元的统计平均数,a+b=10~500,b/(a+b)=5~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二胺和总二酐的摩尔比为100:(101~103),总二胺包括二胺单体和氨基双封端聚硅氧烷,总二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二酐单体;所述第一部分二酐为二胺单体总摩尔量的50~80mo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包括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以及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溶液的固含量5~30wt%,嵌段共聚物中聚硅氧烷占比10~50wt%。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溶液的湿涂布量为1~50g/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交联梯形聚倍半硅氧烷溶液的固含量为10~70wt%,湿涂布量为1~20g/m2。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交联梯形聚倍半硅氧烷的结构式为:
;
其中,R1、R2……Rn独立选自活性官能团或/和惰性官能团,n为50~1000的偶数;所述活性官能团选自乙烯基、烯丙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丙烯酰氧甲基、乙炔基、苯乙炔基、马来酰亚胺丙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惰性官能团选自甲基、苯基、丙基、丁基、异丁基、己基、环己基、环戊基中的至少一种,T1~T4为氢和/或Si(CH3)2Y结构的硅基团,其中Y为R1~Rn基团中的一种,R1、R2……Rn中活性官能团数量占比为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61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