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6986.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3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侯涛;朱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罗京;刘敏慧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闵行区漕河***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源 自动 切换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用于为一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被电性连接至至少一负载和一双电源,所述双电源包括两条供电电路,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通过对所述双电源中的两条所述供电电路中的电压判断从而为所述负载选择其中一条电压正常的所述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的硬件实现逻辑系统,能够在没有智能器件参与的情况下实现低成本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的快速切换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发电厂、轨道交通以及数据中心等行业,其工作原理就是实时监测两路接入电源的状态,当检测到目前供电回路的电源存在异常时,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就能快速将负载切换为后备线路供电,从而保证了负载供电的稳定性。
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的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时检测电源质量。在现有技术中,这一功能都是依靠智能器件来完成的,常见的有ARM处理器、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简称DSP)等。这类智能器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需要通过软件编程而实现,并且硬件成本较高。因此,这种通过智能器件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控制器在相对高端的场合应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各种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和考量的场合下就不太合适了,因为这种通过智能器件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控制器甚至会出现比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的成本还高的情况。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发明一种成本相对低廉的并且能够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控制器的硬件实现方式,从而满足对成本控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双电源的自动切换,而且全部由硬件组成,因此能够降低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的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不需要借助智能器件就能实现对供电电路的欠压、失压以及过压的判断,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效果可靠。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而对供电电路的电压进行判定,从而提高对供电电路电压的判定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通过电容对转换为直流电的电压进行滤波,从而提高检测电压转换后的平稳性。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失压、欠压或者过压的标准进行确定,从而使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是基于设定的失压、欠压或过压值对供电电路的电压情况进行判定,从而提高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的切换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通过比较器分别对供电电路的欠压、失压或者过压情况进行检测,从而提高对供电电路的判定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通过电阻分压的方式为供电电路设立不同的失压、欠压或过压基准,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输出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系统能够设置不同数值的电压作为失压、欠压或过压判定基准,从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动作门限电压设置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69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