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脖子扭簧缓冲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7042.7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3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庄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宝创新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2 | 分类号: | B25J9/1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力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3 | 代理人: | 龚健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脖子 缓冲 结构 | ||
一种机器人脖子扭簧缓冲结构,包括底部右支架、底部连接杆、底部旋转支架、轴承座、底部左支架和底部支撑板;轴承座连接底部支撑板和底部旋转支架;底部旋转支架上并排设有底部右压板和底部左压板;底部支撑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驱动组件;底部右支架和底部左支架并排分布在底部右压板和底部左压板之间把那个分别套设右部扭簧和左部扭簧;底部右支架和底部左支架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底部右压板和底部左压板;底部旋转支架上设有第一驱动组件;底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底部右支架和底部左支架。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关节柔弹性好,传动精确,能控制节点的大小,使机器人关节结构更加紧凑,能满足机器人模拟人的脖子运动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脖子扭簧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机器人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们为了各自目的、实现各种功能而设计出多种机器人,其中,机器人头部的灵活程度既能反映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也能够便于机器人执行一些特殊工作。
目前,智能机器人的头部传动结构一般采用舵机驱动,舵机驱动的传动结构,其缺点在于传动结构的设置位置容易被限定,设置空间不足,并且在机器人活动过程中,受力大而造成受力点磨损直至崩溃,致使传动结构的构件使用寿命短,影响机器人的正常使用;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机器人脖子扭簧缓冲结构。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器人脖子扭簧缓冲结构,本发明中的机器人关节柔弹性好,传动精确,能控制节点的大小,使机器人关节结构更加紧凑,能满足机器人模拟人的脖子运动的需求,并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脖子扭簧缓冲结构,包括底部右支架、底部连接杆、底部旋转支架、轴承座、底部左支架、底部支撑板、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
轴承座的固定端连接底部支撑板一端,轴承座的转动端转动连接底部旋转支架;底部旋转支架上并排设有底部右压板和底部左压板;其中,底部支撑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驱动底部旋转支架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
底部右支架和底部左支架并排分布在底部右压板和底部左压板之间;底部右支架上套设有用于对底部右支架进行限位作用的右部扭簧;底部左支架上套设有用于对底部左支架进行限位作用的左部扭簧
第一旋转轴的一端连接底部右支架,并穿过底部右支架,第一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底部右压板;第二旋转轴的一端连接底部左支架,并穿过底部左支架,第二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底部左压板;其中,底部旋转支架上设有用于同步驱动底部右支架和底部左支架旋转的第一驱动组件;
底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底部右支架和底部左支架。
优选的,底部旋转支架上对称设有两组连杆;每组连杆的中轴线均与底部连接杆的中轴线垂直,两组连杆分别位于底部连接杆的两侧用于构成限制底部连接杆的旋转范围的限位结构。
优选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电机和第三锥齿轮;
第一锥齿轮安装在第一旋转轴上;第三锥齿轮安装在第二旋转轴上;第三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分别啮合连接第二锥齿轮上;
每组第二锥齿轮分别安装在每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每组第一电机的固定端均设有电机固定板;每组电机固定板均连接底部旋转支架,每组电机固定板均位于底部右压板和底部左压板之间。
优选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光耦板;第一光耦板电性连接第一电机,第一光耦板安装在底部右压板或底部左压板上。
优选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大齿轮、小齿轮、电机固定座、第二电机和第三旋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宝创新智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宝创新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7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