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及观测区域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7281.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0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蔡幸福;高晶;黎素芬;霍勇刚;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285;G01S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刘云艳 |
地址: | 71002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sar 工作 模式 自适应 系统 观测 区域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SAR雷达地面接收领域,涉及一种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及观测区域判定方法,本发明设计实现了一种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及观测区域判定方法,包括三坐标雷达、天线、SAR雷达接收机六自由度自适应平台、上位机、下位机、以及供电模块。通过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在地面完成对机载SAR聚束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的自动识别,通过采集到的参数和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下典型信号特征的比对,可以自动判定机载SAR是否开机,是否处于聚束的工作模式,以及相应的观测区域。同时,本发明基于上述自适应系统的提出了一种观测区域判定方法,可以连续、动态、实时对不同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下的工作状态、观测区域进行判定。
技术领域
本工作模式自适应地面接收系统属于SAR雷达地面接收领域,涉及一种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及观测区域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探测成像和强穿透性、强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在航空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机载SAR具有条带、扫描、聚束三种工作模式。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自适应系统,部署于地面,通过实时接收到的信号与储存或测算的机载SAR工作状态下信号特征比对,来判定机载SAR是否工作,再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特征,快速判断机载SAR是否处于聚束工作模式,调整地面接收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自适应识别机载SAR的工作模式,并进一步判定机载SAR在聚束工作模式的观测区域。
SAR基于不同平台载体,其需要考虑影响因素不同,机载SAR与星载SAR因为平台的高度、速度不同,地球自转和地球曲率的影响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平台下需要考虑地向杂波谱宽、距离模糊、地球自转、地球曲率、电波传播等对回波的影响,并据此构建不同识别系统。
目前,在SAR雷达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采集到的雷达信号的分析处理上,进而获得信号的频率、带宽、脉冲宽度、到达时间、到达角等参数,很少对不同载体下,不同SAR雷达工作模式识别和观测区域判定的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不同SAR雷达工作模式下的雷达信号特征不同,也就决定了面向不同的工作模式地面接收系统所采集到的信号值不同,则产生自适应控制信号的依据也不同,因此对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识别并判定观测区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机载SAR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地面信号接收系统接收到参数的特征量不同,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的识别方法主要是结合三坐标雷达提供机载SAR高度信息、速度信息、方向信息,依据机载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参数及变化规律,实现对机载SAR的聚束工作状态和模式的识别。机载SAR聚束工作模式下的信号特征参数主要包括信号频率、调制样式、信号幅度、脉冲重复周期、脉冲宽度、信号带宽、信号到达时间、信号结束时间、信号持续时间、信号到达角度,当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到的信号参数满足判据时,就可以确定机载SAR是否处开机,是否采用聚束工作模式,并根据以上信息判定观测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7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屏拼接同步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万用表辅助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