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8153.X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彦斌;陈建勋;徐子龙;王传武;袁江鹏;邵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B28B7/18;B28B7/28;B28B7/36;B28B7/34;B28B23/02;G06F30/20;G06F30/13;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力学 模型 试验 跨度 隧道 衬砌 加强 布设 方法 | ||
1.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二次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参数的计算:
【1.1】根据地质力学模型箱尺寸和试验要求,确定模型试验几何相似常数和容重相似常数;
【1.2】根据钢筋混凝土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二次衬砌结构原型与模型的弯矩;
【1.3】将模型试验几何相似常数和容重相似常数代入原型与模型弯矩比值,得到弯矩的相似常数;
【1.4】根据弯矩的相似常数计算得到钢筋截面面积的相似常数;
【1.5】根据钢筋截面面积的相似常数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率,计算得到配筋率的相似常数;
【1.6】根据配筋率相似常数和模型的断面尺寸,计算得到模型钢筋的直径和模型钢筋的纵向间距;
【2】二次衬砌模型模具的预制:
【2.1】按照等效试验缩放尺寸制备隧道二次衬砌模型的预制装置;所述的预制装置包括内模(6)、外模(3)和泡沫缓冲层(5),内模和外模之间构成二次衬砌模型浇筑空腔(11);
【2.2】在内模(6)的外侧卷绕泡沫缓冲层(5),将设定长度的定位支杆(10)的一端插入泡沫缓冲层(5)内;在二次衬砌模型浇筑空腔(11)内布外侧环向加强筋(8)和内侧环向加强筋(9),所述的外侧环向加强筋(8)和内侧环向加强筋(9)固定在定位支杆(10)的外漏端;
【3】在浇筑空腔(11)进行混凝土等效材料的浇筑;
所述的外侧环向加强筋(8)、内侧环向加强筋(9)和定位支杆(10)为铁丝;
所述的内模(6)和外模(3)在垂直方向均为若干只平板层叠构成,每只板材在水平方向均剖分成两半;所述的内模(6)、外模(3)、底板(4)、顶板(1)上在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只通孔(7),固定柱(2)贯穿通孔(7)将预制装置固定为一体;
所述板材为PVC板、亚克力板或木板经激光雕刻机切割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2】中,结构原型与模型的弯矩计算如下:
式中:Mp为原型截面极限弯矩;Mm为模型截面极限弯矩;为原型钢筋屈服强度;为模型钢筋屈服强度;为原型钢筋截面面积;Asm为模型钢筋截面面积;h0p为原型截面有效高度;h0m为模型截面有效高度;γ为内力臂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3】中模型结构弯矩的相似常数SM计算如下
式中:Sl为长度相似常数;Sfy为钢筋屈服强度相似常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4】中钢筋截面面积的相似常数为:
式中:SAs为钢筋截面面积相似常数;SM为弯矩相似常数;Sw为容重相似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5】中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率计算公式,得到配筋率的相似常数为:
式中:Sρ为配筋率的相似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大跨度隧道衬砌模型内加强筋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外侧环向加强筋(8)和内侧环向加强筋(9)通过锡线电焊或者环氧树脂粘贴固定在定位支杆(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81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