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8574.2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9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范卓添;曹应龙;刘伟坚;朱思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00 | 分类号: | E03B11/00;E03B7/07;E03B7/08;E03B3/02;B01D36/02;B01D29/58;B01D29/96;B01D3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排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属于建筑排水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通过设置集水箱和集水机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设置抽水设备、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过滤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集水箱中收集到的雨水抽取进过滤机构内进行过滤处理,然后过滤后的雨水沿着导水管道流进消防水箱内;通过设置循环机构,可以便于对消防水箱内存储的水进行不断循环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消防水箱的箱底产生水垢或堆积杂质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出现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给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总称。给排水系统是任何建筑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以及消防水系统,这几个系统都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
现有的给排水系统中的消防水系统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以及难度,普遍采用将消防系统中的消防水池设置在地下或着地表,一旦高层建筑的上层发生火灾,利用消防车和消防设备连接到消防水池,然后再将消防水池中用于灭火的水从消防水池喷洒进行起火楼层内,从而可以对起火楼层进行灭火。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但是消防水池中用于灭火的水从消防水池到达起火楼层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水的压力也会降低,这样会导致灭火的效率降低;同时,该消防水池的水一般只能用于消防应急,所以只要没有出现火灾等情况发生,是不能使用的,因此长期静止的消防水池底部往往会产生水垢以及堆积一些杂质,这样容易导致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从而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伤害以及损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不但可以缩短消防水箱和起火楼层的时间间隔,提高水压和灭火效率;而且可以便于对消防水箱内存储的水进行不断循环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消防水箱的箱底产生水垢或堆积杂质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出现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楼顶上的消防水箱;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一侧的供水箱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和所述供水箱一侧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机构,所述集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集水箱内的水抽取到所述消防水箱内的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集水箱外侧壁的承载座;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的抽水设备;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和所述集水箱之间的进水管道;连通于所述抽水设备出水端的出水管道;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上、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通的过滤机构以及连接于所述过滤机构和所述消防水箱之间的导水管道,所述消防水箱和所述供水箱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消防水箱进行水循环的循环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集水箱和集水机构,可以便于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从而可以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设置抽水设备、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以及过滤机构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便于将集水箱中收集到的雨水抽取进过滤机构内进行过滤处理,然后过滤后的雨水沿着导水管道流进消防水箱内;通过设置循环机构,可以便于对消防水箱内存储的水进行不断循环的效果,从而可以减少出现消防水箱的箱底产生水垢或堆积杂质的情况,进而可以减少出现在利用消防水时出现堵塞的情况。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消防水箱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水泵;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的排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消防水箱的第一排水管道;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供水箱的第一抽水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抽水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上、用于检测消防水箱内水位的浮球液位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消防水箱和所述供水箱之间的回流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8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