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试飞数据标准重量下巡航推力增量的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9157.X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宇鹏;李锐;覃曌华;朱婷;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B64F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61009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试飞 数据 标准 重量 巡航 推力 增量 修正 方法 | ||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试飞数据标准重量下巡航推力增量的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进行两种不同重量的平飞加速试飞;b、进行推力增量、重量的修正;S1、平飞加速力学模型的方程组,S2、试飞数据分析,包括剩余推力计算、升力系数计算和升致阻力因子计算:根据基准速度区间的加/减速度得到基准速度区间的剩余推力:c、修正标准重量对应推力,包括稳定平飞力学模型和修正至标准重量;计算半油重量和标准重量的推力差。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的反应飞机的平飞段推力增量,对飞机后续的持续试飞以及性能指标的完成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试飞数据标准重量下巡航推力增量的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平飞段的推力特性,对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爬升率和升限等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飞机重大性能指标的可达性,特别地,在调整试飞阶段,整个飞机的状态还在调整,需要对前期试飞数据的分析,以确定飞机状态的调整方向,预测飞机的性能,并提出合理的性能指标。其中,针对平飞阶段的推力特性分析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然而,在调整试飞阶段,由于飞机投产时间的约束、试飞成本的制约、飞行架次数量的限制,平飞段的重量不足以覆盖所有的飞机重量点,并且,不同的飞机重量对飞机平飞段的推力特性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试飞过程中,为了得到飞机平飞段的推力特性,合理地提出后续性能指标,需针对平飞段的剩余推力进行重量修正,从而,为准确地预测飞机性能指标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目前,不同重量情况下,平飞段发动机推力增量的预估仅依靠发动机的台架数据和飞机风洞试验的气动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然而,真实的飞机在发动机推力和飞机阻力等方面与理论的数据均存在差异,由于发动机的安装、进发匹配等原因,会引起发动机的推力损失;飞机的制造和安装公差、表面质量等原因,也会造成飞机阻力增量的变化,因此,仅依靠飞机理论数据,不足以获得不同重量下真实飞机的平飞段推力增量,使得试飞人员不能对后续的试飞规划进行合理地制定,设计人员不能提供真实飞机准确的性能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试飞数据标准重量下巡航推力增量的修正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的反应飞机的平飞段推力增量,对飞机后续的持续试飞以及性能指标的完成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试飞数据标准重量下巡航推力增量的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试飞规划,在不同高度和速度区间,进行两种不同重量(两种重量分别为m1和m2)的平飞加速试飞;
b、进行推力增量、重量的修正步骤,如下:
S1、平飞加速力学模型的方程组,如下:
L=G (1)
T-D=ma (2)
其中,L为飞机的升力,G为飞机的重力,T为发动机的推力,D为飞机的阻力,m为飞机的质量,a为飞机平飞的加/减速度,ρ为密度,V为速度,S为参考面积,CL为升力系数,CD为阻力系数;
S2、试飞数据分析,包括剩余推力计算、升力系数计算和升致阻力因子计算;
所述剩余推力计算为两种不同的重量状态下,选取速度为V的飞行状态点作为两种状态的基准速度,计算基准速度区间的加/减速度a,公式如下:
根据基准速度区间的加/减速度得到基准速度区间的剩余推力,计算公式如下:
T-D=ma (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91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