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9497.2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6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捷农生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C05G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476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植酸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腐植酸复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比包括:腐植酸40‑50份、碳酸氢铵5‑7份、尿素10‑20份、微量元素14‑20份、氯化钾6‑10份、硫酸钠5‑7份、磷肥10‑14份、粘结剂2‑3份、相容剂1‑2份、水10‑20份,本发明涉及腐植酸复合肥技术领域。该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首先将选取适量的腐植酸、碳酸氢铵和水投入反应釜中,启动反应釜,反应釜的温度为40‑50℃,反应釜的搅拌转速为150‑25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30‑50分钟,使得反应釜对其混合物进行均匀搅拌,对腐植酸复合肥进行制备的过程中,首先对腐植酸进行活化处理,生成水溶性腐植酸,提高了对腐植酸的利用率,使得该复合肥在使用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腐植酸复合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有机肥料,天然的腐植酸,是由植物残体经过分解形成的,广泛存在干土壤,河泥和埋藏较浅的风化煤、草炭和褐煤之中,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有一定的肥效,但大部份难溶干水,若与钾、钠、铵等物质化合,晒干氨化,就易被植物吸收作为养分,腐植酸及其制品有多种用途,在农业方面,与氮、磷、钾等元素结合制成的腐植酸类肥料,按照来源,腐酸殖可分为天然腐植酸和人造腐植酸两大类,在天然腐植酸中,又按存在领域分为土壤腐腐植酸钠(白色)植酸、煤炭煤腐植酸、水体腐酸殖和霉菌腐植酸等,按照生成方式,腐植酸可分为原生腐植酸和再生腐植酸(包括天然风化煤和人工氧化煤中的腐植酸),按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分类,腐植酸可分为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其实都是不同溶剂分离出来的。
目前在对腐植酸复合肥进行制备的过程中,由于腐植酸不溶于水,因此不活化的腐植酸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差,对腐植酸复合肥的利用率较低,且在制备时,各制备原料的粒径较大,导致其原料间的粘结性差,造粒成球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不活化的腐植酸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较差,对腐植酸复合肥的利用率较低,且在制备时,各制备原料的粒径较大,导致其原料间的粘结性差,造粒成球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腐植酸复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比包括:腐植酸40-50份、碳酸氢铵5-7份、尿素10-20份、微量元素14-20份、氯化钾6-10份、硫酸钠5-7份、磷肥10-14份、粘结剂2-3份、相容剂1-2份、水10-20份。
优选的,所述腐植酸复合肥的原料组分具体包括:腐植酸45份、碳酸氢铵6份、尿素15份、微量元素17份、氯化钾8份、硫酸钠6份、磷肥12份、粘结剂2.5份、相容剂1.5份、水15份。
优选的,所述腐植酸复合肥的原料组分具体包括:腐植酸40份、碳酸氢铵5份、尿素10份、微量元素14份、氯化钾6份、硫酸钠5份、磷肥10份、粘结剂2份、相容剂1份、水10份。
优选的,所述腐植酸复合肥的原料组分具体包括:腐植酸50份、碳酸氢铵7份、尿素20份、微量元素20份、氯化钾10份、硫酸钠7份、磷肥14份、粘结剂3份、相容剂2份、水20份。
优选的,所述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过磷酸钙和过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改性淀粉、丙烯酸、金属矿粉和石墨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氢氧化镁、滑石粉、碳酸钙和硫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腐植酸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捷农生化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捷农生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9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