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9951.4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0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佩琦;黄怡菱;黄彦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G02B1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秦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第一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且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且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三个透镜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四个透镜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五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五个透镜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第七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且符合(G23+T3+T4+G45)/L57≧2.700及υ1+υ2≦80.000。具有广角、热稳定性、维持良好成像质量以及技术上可行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应用在车用摄影的领域越来越多元,从倒车显示、360度环景、车道偏移系统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为了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光学成像镜头在不同温度下必须要具备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除此之外,光学成像镜头能拍摄的角度越广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因此如何提供一较佳热稳定性、广角、且符合成像质量的车用光学成像镜头是一项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提出一种广角、具有热稳定性、维持良好成像质量以及技术上可行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视情况需要的第八透镜。第八透镜可以安排在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且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且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三个透镜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四个透镜且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五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五个透镜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第七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υ1为第一透镜的阿贝数值、υ2为第二透镜的阿贝数值、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23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G45为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L57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且光学成像镜头符合(G23+T3+T4+G45)/L57≧2.700及υ1+υ2≦80.00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且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且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三个透镜且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四个透镜、第五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五个透镜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第七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T7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G34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且光学成像镜头符合(T3+T7)/(G34+T5)≧3.200及υ1+υ2≦80.000。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且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且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三个透镜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光轴区域为凹面、第四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四个透镜、第五透镜为从物侧至像侧数来的第五个透镜且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圆周区域为凸面、第六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二个透镜、第七透镜为从像侧至物侧数来的第一个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符合(T3+T7)/(G34+T5)≧3.200及υ1+υ2≦8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9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