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除尘集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1333.3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2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冉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28;F24F13/02;F24F13/08;F24F13/00;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除尘 集尘 功能 空气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除尘集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扇叶罩,扇叶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扇叶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进风管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扇叶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固定连接,进风管道的右上方开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电离管道,电离管道为方形管道,外壳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除尘管道,除尘管道的左下方开设有开口,开口与电离管道异于与进风管道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在使用时,具有除尘集尘装置,除尘效果好,便于清理,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除尘集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大家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装修污染也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空气净化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空气净化器是一种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源等),能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一般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捕获微粒:直接拦截,惯性碰撞,布朗扩散机理,筛选效应,其对细小颗粒物收集效果好,但是在有较大粉尘颗粒时,这种空气净化装置由于没有除尘集尘装置,直接使用滤网进行空气净化,使得滤网寿命降低,这无疑造成了浪费,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除尘集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有较大粉尘颗粒时,由于现有空气净化装置没有除尘集尘装置,直接使用滤网进行空气净化,使得滤网寿命降低,造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除尘集尘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扇叶罩,扇叶罩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扇叶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风管道,进风管道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进风管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扇叶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固定连接,进风管道的右上方开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电离管道,电离管道为方形管道,外壳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除尘管道,除尘管道的左下方开设有开口,开口与电离管道异于与进风管道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除尘管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三滤网,第三滤网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变压器和整流器,变压器和整流器电性连接,外壳的左侧开设有进气格栅,外壳的右侧开设有排气格栅。
进一步的,第一滤网、扇叶罩、进风管道、电离管道、除尘管道、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的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圈,进风管道、电离管道、除尘管道均为绝缘管道。
进一步的,电离管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极,两个第一电极对称设置在电离管道的内壁,两个第一电极电性相反。
进一步的,除尘管道的内壁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除尘管道的内壁下方滑动连接有第三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纵截面为半圆形,第三电极上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内滑动连接有集尘棒,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为负极,集尘棒为正极。
进一步的,第一滤网为初滤网,第二滤网为臭氧滤网,第三滤网为HEPA滤网
进一步的,外壳的左侧对应于除尘管道出开设有开口,开口上转动连接有密封盖,开口和密封盖上固定设置有密封胶圈。
综上,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在使用时,接通电源,对空气进行净化,通过电离管道、除尘管道,对空气进行除尘处理,减少滤网的消耗。
二、本发明在使用时,由于集尘棒与第三电极滑动连接,第三电极与除尘管道滑动连接,在需要清理灰尘是,可将第三电极和集尘棒直接取出进行清除,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贝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13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