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策略控制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1348.X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明;吴问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8/20;H04W76/10;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陈洪艳;王君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策略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用于策略控制的方法和装置。业务处理网络实体可以根据多个配额控制实体所持有的切片配额信息从多个配额控制实体中选择一个配额控制实体。也就是说,业务处理网络实体可以考虑各个配额控制实体的切片配额信息,提前选择一个合适的配额控制实体(即第一配额控制实体),并向该第一配额控制实体发送策略请求消息。相对于传统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防止网络切片被过度使用的同时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策略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e)是一个具备特定网络特性的逻辑网络,是满足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关于网络差异化需求的关键技术。一张5G物理网络可以被抽象划分成多个网络切片,每个网络切片构成一个端到端的逻辑网络,彼此之间逻辑上是隔离的,互不影响。因此,网络切片是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中划分出来的一个具备特定网络特性的逻辑网络。每个网络切片的业务都使用单个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network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来标识。5G网络根据终端业务请求中携带的S-NSSAI为业务选择网络切片,并在所选择的网络切片内传输客户的业务数据。
运营商根据客户订单,在5G网络的物理基础设施上为客户创建一个网络切片时,运营商和客户会往往会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确定网络切片支持的一些技术指标。网络切片规模常常由这些技术指标确定。不同客户订购的网络切片规模往往是不同的,最常见的规模参数包括网络切片的最大注册终端数量、最大会话数量和最大流量带宽中的至少一项。
传统方案中,统一数据存储网元用户数据库(user data repository,UDR)将网络切片的最大注册终端数量或会话数量分成若干份,每一份作为可以使用的配额分配给一些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如果某个PCF的配额用尽,需要向UDR进行申请。UDR计算各个PCF实例的剩余的配额的总和,然后重新调整各个PCF的可用配额。当网络切片业务负荷较重时,各个PCF会频繁向UDR申请配额,UDR不得不计算各个PCF实例的剩余的配额的总和,然后重新调整各个PCF的配额分配。这样每个新用户和每个新会话都要经过集中控制点处理的情况,集中控制点处理负荷很重。此外,受到一个集中控制点的处理瓶颈限制,网络切片规模的可扩展性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控制网络切片的规模参数,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策略控制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控制网络切片的规模参数,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策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业务处理网络实体获取至少一个网络切片中的网络切片对应的多个配额控制实体所持有的切片配额信息;所述业务处理网络实体根据所述多个配额控制实体所持有的切片配额信息,从所述多个配额控制实体中确定第一配额控制实体;所述业务处理网络实体向所述第一配额控制实体发送策略请求消息,所述策略请求消息用于为终端请求接入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切片中的网络切片,或所述策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切片中的网络切片建立会话连接。
业务处理网络实体可以根据多个配额控制实体所持有的切片配额信息从多个配额控制实体中选择一个配额控制实体。也就是说,业务处理网络实体可以考虑各个配额控制实体的切片配额信息,提前选择一个合适的配额控制实体(即第一配额控制实体),并向该第一配额控制实体发送策略请求消息。相对于传统方案中不考虑PCF的配额选择一个配额用尽的PCF,再通过UDR计算重新为这个PCF分配配额来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避免频繁的配额调整分发的信令交互,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1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