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纳米级分支的动物皮革纤维束、纱线、包芯纱及制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1933.X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5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五源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10;D02G3/36;D02G3/44;D01B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慧宇中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3 | 代理人: | 刘各慧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纳米 分支 动物 皮革 纤维 纱线 包芯纱 制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纳米级分支的动物皮革纤维束、纱线及制品,具有纳米级分支的动物皮革纤维束包括动物皮革纤维主体,动物皮革纤维主体为可纺性动物皮革纤维主体;在动物皮革纤维主体上具有纳米级分支,纱线由具有纳米级分支的动物皮革纤维束形成,包芯纱包括芯纱和皮层,皮层包括具有纳米级分支的动物皮革纤维束,制品由上述任一一种制作而成。本发明,具有独立的、已经分离的纳米级分支,呈现了抑菌效果好、能提高力学性能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皮革纤维束、纱线和包芯纱,尤其是具有纳米级分支的动物皮革纤维束、纱线和包芯纱。
背景技术
我国的皮革工业是轻工业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制革、毛皮和革制品三个自然行业。制革的成品叫皮革,皮革是去毛动物的皮制品;毛皮又称毛革或裘,它是带毛动物的皮制品;革制品是皮革或毛皮深加工的产品,如皮鞋、皮衣、皮件等。
制革是指将生皮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加工处理,以改变生皮的性质和外观,得到皮革。
生皮是从动物体剥离下来的,生皮主要包括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中,真皮层位于表皮层的下面,其重量和厚度分别占生皮的90%以上,是生皮的主要部分。真皮层主要由紧密编织和连接在一起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所组成,此外,真皮层中还含有一些非纤维成分,如毛囊、汗腺、脂腺、脂肪细胞、肌肉、血管、淋巴管和纤维间质等。
上述所记载的胶原纤维是真皮中的主要纤维,它构成了生皮的主体,胶原纤维系胶原构成,占真皮全部纤维重量的95%-98%。
胶原纤维不分叉,而是集结成束状。其形成结构如下:
原胶原分子→初原纤维(直径1.2~1.7nm)→亚原纤维(直径3~5nm)→原纤维(直径一般20nm)→细纤维(直径2~5μm)→胶原纤维(直径20~150μm)。原胶原分子为通过三条左手螺旋胶原肽链形成的右手复合螺旋结构,胶原肽链由螺旋链和与之连接的非螺旋端肽构成,螺旋链和非螺旋端肽均由氨基酸序列组成。胶原的氨基酸组成和序列虽然由于来源和胶原类型不同有一定差异,但几种主要氨基酸的组成大致相同,即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
原胶原分子→初原纤维(直径1.2~1.7nm)→亚原纤维(直径3~5nm)→原纤维(直径一般20nm)→细纤维(直径2~5μm)→胶原纤维(直径20~150μm)为胶原纤维的形成过程,但胶原纤维在动物的皮或皮革等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不存在独立的、分离的具有纳米级分支的胶原纤维束。
制革的原料“生皮”在未加工之前具有如下性质:
(1)由动物体上剥下的皮是湿的,晾干后变硬,并失去扰曲性和柔软性,弯曲时易折断。
(2)湿态的生皮在湿热气温条件下,会很快腐烂、掉毛、发臭。
(3)在65℃以上的热水中,生皮会发生收缩,温度越高,收缩的程度越大。
(4)生皮的透气性和透水汽性都不好,也就是卫生性不好。
(5)在化学药品的作用下,生皮易被破坏。
由于生皮的以上性质,生皮不能直接制成生活用品供人们使用。因此,人们将生皮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制作成皮革。虽然皮革是将生皮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得到的,但皮革中的胶原纤维束的形态和结构与生皮中的胶原纤维束形态、结构基本相同。
将生皮通过处理得到的皮革因不会变成硬而脆的材料,不会腐烂,不收缩、透气性和透水汽性较好,耐化学性能好等优点而被人们青睐。但是在将皮革制作成皮革制品时,会出现大量的边角料,据统计,每年我国仅制革及革制品行业大约要产生140万吨的皮革边角料,印度每年产生15万吨的皮革边角料,美国每年仅产生的含铬皮革废料就达6万吨,这些皮革边角料是造成皮革工业污染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五源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五源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19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