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9,16,23-四硝基酞菁铜敏化NiO/Bi2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2195.0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卢启芳;李康;郭恩言;魏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88 | 分类号: | B01J23/888;B01J31/22;B01J35/00;B01J35/06;D01F9/08;D06M13/39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6 23 硝基 酞菁铜敏化 nio bi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2,9,16,23‑四硝基酞菁铜敏化NiO/Bi2WO6纳米纤维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NiO/Bi2WO6纳米纤维,再结合溶剂热技术将2,9,16,23‑四硝基酞菁铜(CuTNPc)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负载在NiO/Bi2WO6纳米纤维上得到纳米纤维光催化剂。本发明的纳米纤维催化剂,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大大拓宽其在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2,9,16,23‑四硝基酞菁铜敏化NiO/Bi2WO6纳米纤维可以有效的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增大光生载流子量,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增强光催化性能,同时有效的解决了四硝基酞菁铜难回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9,16,23-四硝基酞菁铜敏化NiO/Bi2WO6纳米纤维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水污染,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探索解决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近些年,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技术,成本低廉,无二次污染,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深度矿化各种污染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众多半导体光催化剂中,铋基氧化物因其稳定性高,无毒,合适的带隙结构和优异的光降解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钨酸铋(Bi2WO6)具有Aurivillius层状结构和合适的带隙宽度(2.6-2.8eV),并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但是,Bi2WO6的可见光响应范围较窄(小于450 nm),并且Bi2WO6的光生电子-空穴对极易复合,量子产率较低,限制了其光催化性能。因此,拓宽光响应范围和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效率是提高其光催化性能的关键。
中国专利文献CN104923214A公开一种钨酸铋光催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制备钨酸铋粉末:将钨酸钠溶液缓慢滴加到硝酸铋溶液中,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至5~7,得到前驱体溶液,将所述前驱体溶液置于水热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后对反应液进行离心,分离出固体组分,真空干燥得到钨酸铋粉末; 2)制备钨酸铋光催化薄膜:将钨酸铋粉末采用干压法压制成型得到坯块,将所述坯块高温烧结制得溅射所需靶材,将靶材放入磁控溅射室,以石英玻璃片为衬底,经磁控溅射镀膜制得钨酸铋光催化薄膜。虽然该钨酸铋光催化薄膜重复性强,但光催化性能差。
氧化镍(NiO)由于其独特的催化、电学、磁学性质以及高的空穴迁移率,构建NiO/Bi2WO6异质结构可以有效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众所周知,一维纳米纤维材料长径比大,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循环性能,但NiO/Bi2WO6纳米纤维异质结构在太阳光谱的吸收范围小于480nm,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依然较低。
酞菁铜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2,9,16,23-四硝基酞菁铜(CuTNPc)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550-750nm范围的太阳光谱有极强的吸收。但是由于单纯的2,9,16,23-四硝基酞菁铜是一种染料且颗粒尺寸极小,在循环利用时不利于回收,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CuTNPc敏化NiO/Bi2WO6纳米纤维,将大大拓宽其在太阳光谱的响应范围,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大光生载流子量,增强光催化性能,且一维结构有利于光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2,9,16,23-四硝基酞菁铜敏化NiO/Bi2WO6纳米纤维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21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