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传统设备快速变成自助共享设备的智能硬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3416.6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4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飞;赵成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云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统 设备 快速 变成 自助 共享 智能 硬件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硬件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使传统设备快速变成自助共享设备的智能硬件,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外壁设置有智能模块,所述智能模块电性输入连接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输入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信息接收模块,所述智能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电性输出连接电源模块,装置中通过将智能模块安装到充电桩本体的上方,使智能模块与充电桩本体电性连接,从而将充电桩由传统设备转换成共享设备,用于对充电桩进行改造,不需要对充电桩进行整体更换,将智能模块插入到安装槽的内腔中,使上导电片与下导电片接触,便于快速将充电桩本体转化为共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硬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使传统设备快速变成自助共享设备的智能硬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共享设备逐渐推广使用起来,充电桩是一种用于充电的设备,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充电桩,一般会安装共享充电桩,然而这样导致传统式充电桩不会再使用,只能对传统式的充电桩整体进行更换,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增加了共享充电桩安装的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使传统设备快速变成自助共享设备的智能硬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传统设备快速变成自助共享设备的智能硬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传统设备快速变成自助共享设备的智能硬件,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外壁设置有智能模块,所述智能模块前侧外壁设置有扫描板,所述智能模块电性输入连接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输入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信息接收模块,所述智能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电性输出连接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输入连接开关模块。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智能模块底端活动安装在安装槽的内腔中,所述智能模块底部外壁固定安装有上导电片,所述安装槽底部内壁与下导电片固定连接,且下导电片顶部外壁与上导电片底部外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智能模块底端插接在安装槽的内腔中,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外壁固定安装有两组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分别与智能模块左右两侧外壁相贴合,所述支撑板顶部外壁与移动挡块滑动连接,且移动挡块底部外壁与智能模块顶部外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扫描板后侧外壁与插块固定连接,所述智能模块前侧外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后端插接在插槽的内腔中,所述插块外壁与插槽内壁均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扫描板后部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后侧外壁与智能模块前侧外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顶部外壁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底部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充电桩本体与保护罩的连接部位开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且卡块位于卡槽的内腔中,所述智能模块位于保护罩的内腔中,两组移动挡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外壁分别与保护罩左右两侧内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入连接计费模块,所述计费模块电性输入连接编辑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装置中通过将智能模块安装到充电桩本体的上方,使智能模块与充电桩本体电性连接,从而将充电桩由传统设备转换成共享设备,用于对充电桩进行改造,不需要对充电桩进行整体更换;
2.将智能模块插入到安装槽的内腔中,使上导电片与下导电片接触,使智能模块与充电桩本体电性连接,从而方便安装智能模块,便于快速将充电桩本体转化为共享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充电桩本体与智能模块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云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云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3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