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防探测设备、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43815.2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4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周丙相;牟桂贤;申伟刚;裘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防 探测 设备 报警 控制系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消防探测设备、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其中,消防探测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控制中心上传探测结果以及接收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指令;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用于与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消防探测设备通信,以在第一通信模块所属的通信网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向所述其他消防探测设备中的目标可用设备转发所述探测结果或从所述其他消防探测设备接收所述控制指令。本发明利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使得消防探测设备智能协作,提升设备协作能力,保证消防探测设备的网络连接性能,保证消防探测设备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及时传输,提高消防报警控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防探测设备、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消防的概念被提出,较传统消防系统而言,智慧消防综合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解决传统消防系统火灾隐患发现不及时、应急响应速度缓慢、逃生救援措施不科学、消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致命缺陷。在目前的智慧消防系统搭建过程中,消防探测设备一般使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控制中心通信,例如,无线烟感设备由于具有无线联网、远程响应、独立安装、无需布线等优势,备受消防设备选型者的青睐。现有的无线烟感设备多采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等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入网设计。
然而,由于消防探测设备安装的位置一般位于高层建筑的室内,其性能往往会因无线网络的弱覆盖和较差的信号质量而受到影响,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输,远程控制响应速度变慢,从而影响整个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防探测设备、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探测设备与控制中心的通信网络信号差导致信息传输不及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防探测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控制中心上传探测结果以及接收所述控制中心下发的控制指令;
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通信连接,用于与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消防探测设备通信,以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属的通信网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向所述其他消防探测设备中的目标可用设备转发所述探测结果或从所述其他消防探测设备接收所述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与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消防探测设备通信,以共享设备状态信息,其中,所述设备状态信息至少包括:当前通信网络质量和设备的当前忙闲状态;
所述消防探测设备还包括:存储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其他消防探测设备的设备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消防探测设备还包括: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来的所述控制指令,在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的设备是自身的情况下按照所述控制指令进行设备控制,以及在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目的设备不是自身的情况下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发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以使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控制指令转发给所述目的设备。
可选的,所述消防探测设备还包括:探测模块,连接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探测所述消防探测设备所在区域的指定信息,得到所述探测结果;
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属的通信网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接收所述探测结果,并将所述探测结果转发给所述其他消防探测设备中的目标可用设备,其中,所述目标可用设备符合预设协作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3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